11月已经过去了,在这个月里,关键词除了“剁手”之外,还有“牵手”。
在双十一光棍节当天,上汽和奥迪在德国狼堡(wolfsburg沃尔夫斯堡),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上汽将引进奥迪品牌进行制造、销售。
而对奥迪的老队友一汽奥迪来说,这件事儿可太坑了~
事件回放11.11上汽和奥迪共同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
11.14上汽集团对外发布提示性公告,该公告发布后,上汽集团股票微跌。
11.15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强烈抵制该协议的签署,组织谈判小组,约谈奥迪德国高层。
11.21经销商要求奥迪在12月1日之前给予明确答复,否则将停止奥迪进口车型和国产车型进货,甚至要求数千亿人民币的赔偿。
事后,一汽-大众宣称,在此前对奥迪与上汽“结盟”之事毫不知情,对合作近30年的德方队友的这一举动,表示震惊和遗憾,甚至一度非常焦虑和愤怒。
奥迪坑队友?究竟为什么?早在北美大众“排放门”事件之前,奥迪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就已经受到来自竞争对手的严重挤压,奥迪为了稳住得来不易的市场份额,急切希望扩大销量。
同时作为销量和利润的贡献大户,增持合资公司的股份(与一汽合作奥迪仅持股10%)来争取分红和话语权也是奥迪的愿望。
然而,排放门事件让大众仅在美国市场,就交了近150亿美元的罚金,整个事件涉及赔偿160多亿欧元。这也就是大众品牌,家大业大,底子够厚,换成谁都得退回“解放前”了。
但这种局面,直接影响到奥迪在华的再投资力度,况且另一则不好的消息也在近期传来:美国市场又发现至少4款在售的奥迪车型涉及“作弊软件”。
恰逢此时,上汽集团“明修栈道,暗送秋波”,抛出50:50对等的持股比例向奥迪投怀送抱,在利益的驱使下,奥迪难以把持,任性为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此不顾“老队友”的感受,难免有些过于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了。
连锁反应 影响重重1、品牌方面受影响
产能的确能够得以大幅增长,而且几乎不需要资金的投入。就拿上汽大众的生产线来说,随着首款C级车辉昂的正式投产,上汽具备了MLB平台车型的生产能力,与高端车型的营销能力,再加上早已开始的MQB平台(奥迪Q2就出自MQB),可以说上汽大众对未来奥迪品牌的生产制造不会遇到太大障碍。
不过,产量大的背后,则是品牌力的下降。上汽和一汽将不再会为品牌去做更多经营上的事儿,一门心思的卖车,追求销量的上涨,降成本要利润,赚钱为本的主导思想将会被无限扩大化。
2、经销商层面
未来将出现两个奥迪品牌的销售渠道,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在现有渠道上改造显然更为简单快捷,上汽奥迪将会在上汽大众的经销商渠道中发展,进口大众经销商渠道也有可能改造成上汽奥迪的网络。
今后,很有可能两个渠道的奥迪店会出现在一个城市的同一区域,类似于现在某些汽车园区内的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这种贴身的“肉搏战”,非常容易导致渠道内部的不正当竞争与内耗的加剧,相互“掐架”在所难免。
而且,奥迪店投资巨大。十几年前投资一家店面就要4、5千万,如今一线城市恐怕要上亿元,如此大的投资金额,对于小经销商来说恐怕赚钱变得极为迫切,到时各种黑暗手段估计都会用上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经销商,一起站出来抵制上汽和奥迪那“一纸盟约”的原因了。
就在今天,经销商们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抵制活动;
3、一汽受到的伤害
如果说“奥迪是在咱们中国手里被抱大的孩子”,一点也不为过。在中国,奥迪的形象能得以家喻户晓,尤其是奥迪在中国享受的认知“待遇”和好感度,是其他豪华品牌仰望已久的。
这里的功臣,当属一汽-大众对其多年在中国市场的精心培养。这次如果真像一汽-大众说的那样,奥迪与上汽签约之前,并没有知会和通知“家里人”,那就真有些薄情了。
最后,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汽和奥迪签约的套路基本属于“蓄谋已久”,双方合作近乎板上钉钉。那么,一汽-大众的抉择此时应该倍感压力,如果奥迪品牌因此签约受到影响,最受伤的肯定是一汽这边,毕竟60%的股份可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何处理好这件事儿,实现多方共赢是真正考验三方智慧的时刻。也许过不了几天,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合作方案。
(文章来源:汽车洋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