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根据行程,把我在新疆每一站出游的感受和经历都写出来,但发现有太多要写的和要说的,时间紧任务重,最终笔者决定把在新疆看到的美景、品尝到的美食以及源自这里最朴实的民风分别写出来。这篇真实感受的新疆上篇将着重介绍北疆的风土人情。
从敦煌出发沿G30连霍高速(部分路段驶入312国道),进入星星峡收费站后,因为前段时间在哈密和吐鲁番发生的一些恐怖袭击,连续几个收费站都有各警种在对车辆进行盘查和登记。对笔者而言局势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后边整个新疆全境游能否顺利展开。
从G30高速进入哈密城区开始,一路就被盘查多次,当然,警察一看到笔者的车和车内的装备就明白了。登记行驶证和驾驶证以及身份证,再经过简单地询问后就放行。而笔者发现在这里交警配的81-1式冲锋枪,特警和武警以及建设兵团的装甲力量都会在街头固定或随机设卡,一丝不安的感觉涌上了笔者心头。
在哈密市区人们的生活很平淡,由于当地国企执行的是北京时间的上下班作息,但当地企业和人民习惯了乌鲁木齐时间。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北京时间晚上6点还没有人出来吃饭,晚上10点半似乎街头上才开始热闹起来,最后笔者也习惯了晚上9点才开始出来吃饭、喝酒、溜达了。
在新疆可以说没有瓜果是不能成席的,在市场上销售的这些水果绝大部分是本地特产,按照公斤销售。在笔者印象中,只要涉及到新疆的电影(尤其是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最有意思),或阿凡提动画片中只要有饭局,必须要有满桌子的葡萄、西瓜、哈密瓜等水果。在笔者后边的游览中水果几乎就不离手了。
吃是笔者来到新疆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各种以牛羊肉为主的饮食就是重中之重了。随随便便一天吃两三次早饭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样的小铜壶,是新疆回族饭馆或维族饭馆的标配了。
新疆的丸子汤,多为牛肉丸子、羊肉片、粉块以及豆腐和时令蔬菜为主。不同的则是内在的汤料和源远流长的文化。
12木卡姆指的是现场以民族乐器演奏,演员以唱歌、跳舞的形式,将维族史诗传唱出来。在哈密的12木卡姆传承中心,如果团队人数超过8个人,则可以现场观看到很专业的表演。
每到一处,游览博物馆都是笔者的标准行程。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是连接新疆与内地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在历史上哈密是新疆最早接受较为正规法律建设的地区,而哈密回王则是从设立伊始就拥护中央政府的管辖。
哈密博物馆的古尸保存完好,而且品相出众。其实在新疆出土干尸最多的地区在吐鲁番。
哈密古尸(可以认为是干尸)因为出土数量极少保存品相不均衡而变得更加稀缺。
哈密的历史从五代十国时期一直到晚晴民国时期,都有着完整的记录。在哈密博物馆如果你有耐心可以仔细地参观两天。受篇幅限制对哈密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笔者在汽车自驾游论坛的相关连载游记。
现在的哈密回王府是在后期修复的,但是还能够感受到其当年作为地区政治经济领袖行宫的风采。
前后九代世袭哈密回王始终拥护各时期的中央政府的大一统。在清乾隆时期,回王镇国公玉素甫率部镇压大小和卓叛乱后受封哈密君王。
历史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哈密回王自清朝同治时期,经历了部分叛乱后走向没落。至1900年代后清廷覆灭后,哈密回王也随之被取消。
现今修复的回王府规模只是当初鼎盛时期的五分之三。
与哈密王府一墙之隔是回王陵墓,在这里埋葬着几代哈密回王和其家族重臣一干人等。
台吉:具有皇族血统的头领并可认为是一种爵位级别。在历史上哈密回王拥护中央,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阶级成分上哈密回王对当地统治手段严厉则是不争的事实,其死后坟墓至今无人盗取也算是难得了。
在哈密郊区白石头景区抓拍到的中年版小天鹅组群。
在天山山麓下,风景秀丽草原上,烧烤畅饮呼吸着干净的空气。这是笔者在北京所不能感受到的。
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可以随意拾取野生蘑菇。
在分辨清楚何种蘑菇可以使用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工兵铲折叠水桶一起招呼着。
蘑菇要么用来切片炒菜,要么就干脆煮汤。天然的食材使用原始料理,便可获取最纯粹的味道。
似乎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消失的邮筒在新疆整个区域可以经常看到。
在吐鲁番葡萄架下摘葡萄,随走随吃。
不使用化肥的葡萄,笔者有十多年没有吃过了。在这里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能找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良知已经成反比。在新疆很多维族朋友的瓜棚,你完全可以报以一个微笑然后一个手势就搞定一切了,品尝一下新鲜的葡萄吃一块冰镇西瓜。
原本在哈密没有观看到的12木卡姆,没想到在吐鲁番却看到了,而且是民间艺人为我们进行专场表演。
可爱的维族朋友在观看的同时已经忍不住下场同乐了。
表演看完了,就该吃吃喝喝了。有意思的是在座的有维族、回族、汉族以及满族的朋友。吃的是回族传统美食九碗三行子。如上图所示,九个碗内装着由牛肉、粉块、炒菜以及面食制作的美食。笔者有幸在葡萄架下品尝到,只有在回族重大节日或婚庆上才能吃到的美食。(关于笔者在新疆境内吃到的美食,喝到的美酒,请留意笔者说客的最新稿件:舌尖上的新疆上 1车2人120天环中国游)
俗话说得好,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的大,不到吐鲁番不知道新疆的热。在吐鲁番艾丁湖畔笔者如愿以偿的陷了一次车。
在北京时间13点15分,室外温度46度的吐鲁番,笔者彻底感受到了新疆的热和挖沙的辛苦,一旁拍摄的同伴却表示要真实的记录我所发生的一切。
干了两个小时,笔者彻底废掉,中暑了。
最终还是靠防滑板(副油箱)一点一点的蹭出来了,所付出的代价则是笔者在酒店昏昏沉沉,不吃不喝两整天。
在新疆很多地方都出石油,这是G30高速沿线拍到的,但是在新疆行车尤其是出游时,备一个满油状态的副油箱是极有必要的。
在吐鲁番至乌鲁木齐的高速上,加油站因为停电而导致不能正常加油。工作人员说需要10分钟或半小时才可恢复。但是直到笔者等了40分钟都没有恢复供油,图中的车的剩余油料是不能支撑走到距离80公里外的第二个加油站了,而笔者在使用了副油箱的备用燃油顺利抵达第二个加油站。
沿高昌故城的破败城墙追忆往昔的繁茂。高昌故城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前进基地,也是唐玄奘去往天竺被困讲经之地。
与故城内弹冬不拉的老者通过音乐来沟通。
在吐鲁番博物馆展出的高昌故城全景沙盘模型。
大佛寺,传说中唐玄奘讲法之地现在已是一片废墟。
尘归尘、土归土、高昌故城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或许在将来某一天即便是这些残垣断壁都将会埋没于浩浩黄沙下。
吐鲁番博物馆的古尸展厅,可以说是全中国相关主题最为丰富的展厅。国内不少展馆的古尸都出自这里。
无论是墓葬还是干尸都是最真实的展出。
具有典型欧罗巴人种特征的夫妻合葬。
已经蜡化的湿尸,与干燥的吐鲁番干尸相比,由于受气候原因湿尸更加难形成,因此更加珍贵。如此品相的珍品在国际市场上起售价或将420万美元起。
这或许是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来自清朝的干尸吧?这是干尸而不是僵尸。
在新疆天高云淡,即便使用最好的相机抓拍美景也是一种遗憾。
在乌鲁木齐短暂停留后,马不停蹄开车680公里直达喀纳斯湖景区,但是到了才发现现实和期望有多大的落差。
在景区外等候进入停车场的时候,就有闲杂人等过来敲车窗、拍打车身问是否需要住宿。或许是出于好意但是这样的行为还是让人不能接受。在等待进入停车场后,又遇到不明身份的人士前来询问是否需要将车直接开到湖边,并表示只要1000元就可购买特别通行证开车进入。
在经历过反复更换停车场,购买了一日进入景区的门票和摆渡车票后,怀着忐忑的心笔者进入了景区。湖边的美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遗憾的是笔者的尼康D300S还是经常出现EFF通讯故障的代码。
就在乘坐摆渡车前往观鱼台的时候,突然而来瓢泼大雨,让在景区车站等车的游客蜂拥而上,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叫骂声不绝于耳。
在景区调度车场待命的摆渡车却整体停放着,完全不顾分散于各车站淋雨的游客的实际情况。
雨过天晴的喀纳斯湖景色绝顶,但是笔者和同伴害怕会再次出现意外情况,就只能在附近的湖边流浪了,但凡出现特殊情况,立刻可以返回。这样的出游环境真不如路边自然的景色来的舒心。
在七一冰川下用零度雪水洗澡,在拥有湖怪的喀纳斯湖畔冲凉,接下来是否再来个珠峰上裸奔呢?
胆战心惊的匆匆结束了喀纳斯湖抢座位之旅,回到预定的酒店,喝一杯红星二锅头暖暖身子,再喝一瓶乌苏啤酒(新疆地区最出名的啤酒)解解渴。
在布尔津的烤狗鱼、索菲亚烧烤是饭桶笔者绝对不能错过的。一口烤狗鱼,一口抓饭,再来一口薄皮包子,匹配着冰冰的乌苏啤,给我个县委副书记都不换!
吃好喝足去逛夜市,当然景区购物是不靠谱儿的,过过眼瘾,看看美女,劳累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至此笔者的来自新疆的感动上篇,1车2人120天环中国游全文完。尽请关注来自新疆的感动下篇。
(文章来源:列宁格勒保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