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重点指出要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这表示,国产汽车“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
而近年来,国内车企“走出去”的步伐,确实一刻也未停止。
据统计,2014年以来,国内企业共计在海外投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近2000亿元。比亚迪、力帆等国内自主品牌巨头已赶上“潮流”,纷纷在海外改扩建工厂,拓展属于“中国汽车制造”的市场。与此同时,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跨境收购的势头也大有提升。
国内车企进军国外市场大多含着“新能源车”的金钥匙。
目前,比亚迪在兰开斯特的工厂占地8000平方米,雇佣当地员工300多名,年产电动巴士300辆,主要用于城市公共交通。
“自2013年在美国设厂以来,比亚迪生产的电动巴士技术和质量不断提升,在美国市场已供不应求。”谈及成绩,比亚迪美国公司董事长李柯表示。
9月13日,比亚迪公司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扩大其美国兰开斯特电动汽车工厂规模。根据扩建计划,未来3年内,比亚迪将分阶段将工厂面积扩大到3.7万平方米,产能扩大到每年1000辆,产品范围从电动巴士拓展到电动卡车和专用车辆,当地员工人数增加到1000名以上。
车企资本“走出去”主要有三类模式,分别为当地组装、自主建厂和直接并购。
出口散件并在当地组装是目前最多的一种销售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关税等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这类车企会把当地当成“代工厂”,带来相对多的就业量,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
自主建厂是降低成本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投资较大的一种方式,而且要承担市场风险。
力帆汽车就是一个从出口汽车到直接建厂的例子。早在2007年,力帆汽车就与俄罗斯一家汽车工厂合作组装造车。在俄罗斯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同时,力帆今年前7个月销量同比增长达四成。
直接并购则是耗资巨大,但对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的提升效果也显而易见。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个例子,2010年被吉利收购之后的沃尔沃已东山再起,2015财年沃尔沃全球销量首次达到50万辆,营业利润扩大至上年度的3倍以上。
但是,近些年自主车企海外遇困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自2012年起,我国汽车出口量便呈现走低趋势,当年出口量为105.6万辆,此后几年持续下滑。2015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已降至73万辆,同比下滑20%。此前中汽协曾预计今年我国出口量同比将再度下滑10%,即64万辆。这代表着,仅4年时间,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已萎缩近40%。
虽然这与自主品牌纷纷国外建厂、并购有关,间接拉低了出口量,但是不可否认,这其中也有对当地企业文化、技术、品牌没有考虑周全的因素存在。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是汽车并购中知名的失败案例。想借助双龙汽车技术提升研发实力的上汽,对收益的预期过高导致缺少市场,最终使得双龙汽车破产。
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最主要的目的是盈利,这需要该企业事先找好切合自身条件和实施策略的投资对象。同时,企业要学习用国际视野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要考虑投资或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充分评估文化、理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
(来源:汽车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