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对话海兹曼 盛赞大众工程师文化
网通社社长李安定
尽管在过去一年,狼堡和北京个别雇员的素质缺陷,把大众中国的公关形象降到谷底。但是作为一个资深汽车观察者,我不能放弃关注一个航母级汽车企业的中国动向。
6月26日,笔者与大众集团董事、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单独面谈,并参加了他与几位媒体人的茶叙。
一年来,我与海兹曼多次会面。对他身上那种强烈的工程师文化背景感受颇深。他不擅长高谈阔论,但是谈及大众的文化、产品、技术、规划,他的思路清晰,表述详尽。你想打断,插问一个新话题都难。
李安定:近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不尽人意,一些外资企业回归本国或转移其他国家;加上环保和能源的压力,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一个“微增长”时期。一些咨询机构甚至发表极端的预测:到2016年,中国汽车将市场出现“0增长”。然而我看到,大众依然在中国持续致力于产能扩张,这是出于何种判断?
海兹曼:大众对中国市场判断并非那样悲观。2013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可能达到10%左右。下半年,不会这样高。但是今后5年,平均年增长6%到8%的增长是可以期待的。今年前5个月,大众在中国的销售增长16.7%,高于市场的平均值。
即使今后中国大城市车市增长放缓,我们相信中西部还有大量机会,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上海大众乌鲁木齐项目已经启动。不久前在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大众与一汽与上海两个伙伴,在德国又签订了新的项目协议。今年在中国,我们要投产第7代高尔夫,还要发布奥迪新A3——一款特别为中国专门开发的车型。
中国生产和进口的大众产品2012年底占到中国市场份额的20%,总销量260万辆,居于市场首位。如果到2018年我们继续保持这一份额,达到400万辆规模,我们还需要增加140万辆的产能。
今后3年,大众将在中国投资98亿欧元。但是,这笔投资并非仅用于提升产能,还包括提升两个合资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环保、节能等可持续发展方面。考核新工厂,我们有5个指标:除了产能,还有节能、节水、减少化学废弃物的排放、垃圾处理。
如果到了2018年,我们问自己:是否在中国获得了成功?我认为,不是看交了多少新车,获得多少利润。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一,是否赢得最高的客户满意度;二,环保治理方面是否完美;三,尽到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
李安定:今年3月15日,大众产品DSG质量缺陷在中国再度曝光,引起公众关注。但是第一时间内处理失当,仅以官方博客上一篇避重就轻的冷漠公关稿回应。酿成大众在中国30年最大一次质量信任危机,对此我曾撰文给予抨击。大众中国其后对问题产品进行了召回,你也亲自出面回应中国消费者。现在,DSG中国召回工作进展如何?
海兹曼:中国媒体就DSG问题的处理,对大众提出了许多批评与忠告,通过这一事件我本人学到了很多。目前,DSG的召回推进平稳。我亲自在各地看了许多4S店,所有的经销商都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付出大量的努力。
315之后,大众中国成立了危机应对小组,我是负责人。我们作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对于召回进行策划和技术准备;二是组织各领域专家,建立质量危机快速应对机制。三是新增了设备设施,今后在中国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不再坐等德国总部的解决,会利用在中国的资源作出更快反应。
李安定:业内最近有预测,大众集团将在2014年产量超越丰田。另外,对比日韩企业的东方文化,大众的“傲慢”也越来越受到诟病。比如,有中国媒体认为:Das Auto在中国表述为“车之道,唯大众”的“唯”字过于霸气。
海兹曼:大众集团并不关心何时超过丰田。我们更关心客户满意度。在欧洲、在德国,大众很强。但不幸的是,欧洲的市场已经饱和,我们必须开拓新的战略市场。
说到“傲慢”,我是到中国之后才听说的,我并不想作傲慢的代表。Das Auto德文的本意,是指“这才是汽车(的标准)”,很多年前,我们指的是甲壳虫,后来,指的是高尔夫。都是面向广大老百姓的量产车型。
工程师文化,是大众集团引以为荣的一种强大文化,当然,也有成功的企业以盈利见长。在大众,从上到下,以一种工程师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产品。比如,大众集团董事长文登恩对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都了如指掌。
近年来,大众在中国以平均水平3倍的增速增长,靠的是传统发动机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创新技术的运用,多种新能源途径的探索。我们愿意把大众的专业技术与中国伙伴分享,但是应该看到,完整研发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明天,我要去长春,看一个新建的测试基地,了解一下大众能为合作伙伴提供什么支持。另外在低成本车型方面,我们将和伙伴分享大众从采购、生产、质量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的经验。就我个人来说,我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有浓厚兴趣,我愿意在工厂的废弃物管理、垃圾分类、空气清洁度方面作一些实事。另外,我还想把大众的员工的双元制培训引入中国。这是一种不但重理论,而且重操作技能的培训,德国实业的成功,就来自这种教育体系的保障。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