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正文
中国汽车工业如何迎接国际资本带来的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2日 09:41 人民网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形势下,中国经济今年仍保持强劲的增长,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各国工商领袖纷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如美国著名金融企业丘博公司董事长兼CEO迪安.奥黑尔称“中国是投资的好地方”;全球顶级证券公司高盛亚洲总裁罗以德则说“中国市场未来将成为我们除美国、欧洲、日本外的第四个业务市场支柱。”

  中国正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不景气之际,“9·11”事件不仅带来了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公众在各方面的不安全感,从而加重打击了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这种状况极可能促动国际资本向其他具有较高成长性和回报并且又相对安全的地区和产业转移。在此刻,国际资本在注重收益和成长性的同时,将更加重视所在地区包括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稳定性和开放性,即对资本的安全高度重视。

  中国正是这样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政治稳定,经济多年保持稳定而快速的发展,社会逐步走向更加开放。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富有责任感的表现,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能力和态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信任,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国年内入世将为各种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较以前更为广泛的渠道和更为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环境。由此,从长远看,国际资本进一步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基本是肯定的,而且鉴于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成长性,流入的资本量应会十分可观,“911”事件则可能在速度、规模上促进这种趋势,但具体的数量目前仍很难估计。

  鉴于我国短期内尚不是对所有资本全面开放市场,不同形式资本的转移速度和规模将有较大的不同。如将资本分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看,产业资本所受投资领域、投资规模的限制已经十分小,而相比之下金融资本在进入领域、方式、规模等方面仍受到相当限制,因此,短期内产业资本仍将是国际资本转移的主流形式,其转移速度和规模都将更快、更大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更大、更直接;但是随着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如允许组建中外合资基金、证券机构等等,金融资本将逐步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通常产业资本直接投资于本身熟悉的产业,而金融资本大多是投资于金融、资本市场,较少对实业进行直接投资,其对经济的作用往往是间接的。无论何种资本都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中国支柱产业而又相对弱小的汽车产业所受到的这种影响显然将是十分显著的。

  国际资本将给中国汽车业带来机遇

  由于受到种种限制,短时间内金融资本对汽车产业的影响还不大,但是国外一些大型机构已经对与汽车产业相配套的业务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急欲在开放后一展身手,如针对汽车销售的信贷消费、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务。这方面,国外金融资本有着极为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而国内则还是刚刚起步,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国外资本的介入一方面将对幼嫩的国内企业产生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可能启动或激活国内这类市场,同时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借鉴、学习的机会,部分企业可能反而由此获得一个大发展的契机。国际金融资本流入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可能由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开始,此后随着金融开放的扩大进而衍生到对汽车生产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

  与总体情况一样,在较长一个时期里对汽车产业影响较大的还是产业资本。主要汽车生产国如欧美、日本等的汽车生产、消费与整体经济相似,自去年以来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大部分公司产销持续下降。“911”事件的发生更是雪上加霜,许多世界大汽车制造商纷纷采取了缩减生产规模、裁员等措施——福特、通用、丰田、克莱斯勒等关闭了部分北美的生产工厂。有专家预测,2001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同比下降3.3%,而2002年还将在此基础上再减约400万辆。当然,受“911”事件影响最大还是美国市场,而美国正是目前最大的市场之一,对汽车巨头们的全球经营效益影响巨大。面对传统主要市场如此境况,在追逐利润的本性驱动下,巨大的国际汽车产业资本一定会加快寻找新市场、新利润增长点的进程,如前所述,中国为之提供了良好的憧憬:世界最后一块潜在大市场,稳定、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国民消费能力,入世带来的进一步市场开放等等。此外,先前一些跨国集团如大众汽车等在中国的成功也增强了对“门外”公司的诱惑。因此,有理由相信国际汽车产业资本将加速向中国的转移进程。中国入世为国际资本涉足汽车产业的几乎所有领域提供了方便。

  国际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国际资本的加速进入将在正反两方面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或变革。一方面,外资加速进入将加快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如在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等方面。此外,外资在配套产业上的发展,也为整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对民族工业形成的冲击也会加速、加强:在同样的时间内,国内企业可能须面对更多的外资公司,外资企业间的竞争更可能加速其在国内市场中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和推出,这种现象在过去两年合资整车厂新款车型的加速推出中可窥一斑,这种趋势可能扩大国内企业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相对竞争弱势。

  面对可能的国际资本加速转移,国内汽车产业界应该意识到必须要有更大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随之加强改革的速度和力度。在宏观层面,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在原来计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并实施有关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譬如,如何给中国汽车产业定位、如何在入世保护期内以及保护期后进行合适有效的产业管理、如何调动所有可能的力量壮大民族产业力量等等。必须注意的是,所有的战略规划以及相关政策必须是顺应市场规律的,符合WTO条款原则的,如果仍是依照原来的理念行事,结果难免失败-;在微观层面,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上述的形势,并尽快切实提高企业在管理、制造等各方面的水平,开放思想,用各种手段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这其中如何引导外资在内的其他资源来加快自身发展应予以相当重视。这两个层面中,由于国有企业仍是汽车产业的绝对主力,因此宏观面的调整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而具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则是产业进步的基础。

  《中国汽车报》(2001年10月31日第二版)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汽车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相关链接
央行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01/11/02 09:27)
降低计税价不是降低车价 利好消息冷了车市(2001/11/01 09:59)
中国汽配企业联合呼吁要打造“航空母舰”(2001/11/01 09:50)
国产新车入户免上检测线车型的范围将扩大(2001/11/01 09:10)
调整车辆购置税是促进汽车消费迈出的第一步(2001/10/31 11:47)
汽车业再次革命 中国能否站立电动车潮头(2001/10/31 10:44)
新《办法》规定北京车辆交易不需泊位证明(2001/10/31 09:59)
新车购税实施前夕成都车市上演“最后黑暗”(2001/10/31 09:43)
汽车行业及消费政策改革专题  




车行天下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