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刘扬 本刊记者
潘青山 本刊编辑
嘉宾
张志勇 盛元汽车网总编辑、资深评论员
张正 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资深营销顾问
陈政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发展部高级经理
刘峰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及零配件行业高级分析师
文字整理/刘扬 摄影/徐胤
主持人:2009年汽车行业备受关注。在通用、丰田不断传出坏消息的同时,中国汽车行业借势崛起,创造了1300万辆的销售奇迹,中国的汽车品 牌也越来越被全世界瞩目。比亚迪和吉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个创造了持续3年100%增长的销售纪录,一个即将成功收购沃尔沃,缔造中国汽车史的奇迹。 我们关心的是,这两家民营汽车企业各自走出了怎样的发展模式,中国民营车企与国营车企未来的竞争力孰弱孰强?
谁快谁就能赢
主持人:大家认为中国汽车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张志勇:今后谁能在新能源汽车上有最新突破,就能超越日本企业,中国的武器可能就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将颠覆原有冲压、底盘、四轮驱动等重 要的汽车生产技术,通用、丰田是原有的汽车生产既得利益者,不会自己破坏自己。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驱动力将来自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
张正: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也在这儿,比亚迪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新能源汽车,它的发展脉络是从电池到新能源汽车。
主持人:作为中国知名的民营车企,大家认为比亚迪和吉利能高速发展有哪些原因?
范福江:比亚迪非常善于利用新能源在营销上做文章,“铁电池”的概念其实是比亚迪造出来的,市场反应是铁电池比锂电池便宜多了,认为比亚迪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事实上是铁锂电池,成本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低。
同时,比亚迪很精通宣传造势。比亚迪的广告和营销策略都是紧锣密鼓的,觉得每一步都相当有力度。作为经销商,感觉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我们觉得整天都在很紧张地跟跑。
张正: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产品,吉利起步的时候产品差,但是也逐步崛起了,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前进中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完美的时候再推出。这个世界谁快谁就能赢。
范福江: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每年都会和我们一起吃顿饭,大多时候是主动提问,以朋友之间的形式互动。2008年比亚迪产能紧张,供应不足, 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装配中出现了一些瑕疵。王传福来了直奔主题,问了很多一线的问题。他走后3个多月,很多问题解决了七八成。
王传福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而且工作方法奇特。前一阵子,马自达推出的一款车使用了一项新技术,王传福就让全国各个服务总监去接触这方面的信息,让数量庞大的基层去做这样的调查,很巧妙,也很务实。
谁也不是天生的“劳斯莱斯”
主持人:和国营车企相比,中国的民营车企有何优势?
陈政:吉利的财务人员曾经做过自主品牌与国有品牌的比较。从产业队伍上讲,国企的人员素质、制造经验仍然占有优势,民营企业的优势主要是机制和 成本。国有品牌的合资公司赚钱,他们的人员开支不会低,这让他们能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但是老企业有退休人员负担,而吉利、比亚迪的负担很小,成本控制更 灵活。对于企业来讲,最根本的安身立命之处还是成本优势。如果民企能够抓住这样的好形势,赚了钱提高技术和品质,一步步往上走就可能占有先机。
范福江:“退休”两个字其实涵盖了一切,比亚迪在这方面基本是零负担。现在比亚迪吸纳新鲜血液的速度特别快,硕士、博士特别多,自学能力也非常强,加上比亚迪有强大的电池业务作后盾,可以不断研发出新概念、新技术。
主持人: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业面临着重组洗牌,比亚迪和吉利如何在竞争中发挥优势?
刘峰:在欧美,一个国家只有几个汽车品牌,而中国的汽车品牌显得数目众多,而且发展良莠不齐。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去年也谈到过这个问题,汽车业马上要面临洗牌整合。
范福江:吉利和比亚迪都很睿智,并已经开始形成自身的优势。吉利收购沃尔沃,比亚迪开发新能源,如果跟着别人跑,可能就做不出什么名堂。民营车企一步步走到今天,先要站稳,再往前走,走的过程中很少依赖别人。
张志勇: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到了新的阶段。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达到1300万辆的销售规模,这会直接引起企业管理策略上质的转变。管理是决定能否最终站住脚的关键。
刘峰:现在各级政府对民营汽车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强的。吉利的生产部原本选在宁波,离总部基地近,但是湖南一直欢迎他去,支持政策甚至体现到了很 多细节上,例如政府为了让他们交通方便,减少费用,硬是把高速收费站往后推了3公里,这样到吉利就不用通过收费站了。而且投资和补贴都是1:1的比例。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