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正文

柴油轿车市场冰山初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07:49 华商网-华商报

  今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不同会议上,都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能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为能源问题不仅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还牵扯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等敏感数字。9月16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中国柴油轿车发展建议书》发布会”,提出了现阶段应适度发展现代柴油轿车,以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环保总局、国家信息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节约能源关乎国家未来发展

  据了解,2004年,中国
累计进口原油1.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0%%。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替代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能源的日益紧缺给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扰。如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协调共进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闫修桐调研员和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董秀芬调研员都认为,节能优先、立足国内、开拓国外、合理布局、创新体制、环境保护、保障安全等为我国今后的能源发展目标。闫修桐同时指出:加强政策指导无疑是根本问题,然后跟进柴油发动机的本土化研发,进行固定试点。其次,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也应该加入新建高科技炼油厂的行列,这样以点带面,避免一哄而上,节约了能源也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寻找替代能源和节能是当务之急,继天然气燃料之后,柴油轿车在国际市场受到广泛运用。在欧洲,2004年柴油轿车在新车销售中的比例已超过45%%,美国的柴油轿车也已达到47万辆,日本10%%的轿车都是柴油轿车……而柴油轿车在中国的路其实才刚刚开始。

  柴油轿车企业的脚步有些孤单

  在2004年,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柴油轿车捷达SDI,它诞生在一汽大众。此后,豪华轿车奥迪A62.5TDI和经济型轿车宝来TDI等相继走进人们视野。大众的勇气和眼光令人钦佩,它的脚步在热闹的车市中却稍显孤单。虽然,东风雪铁龙生产的赛纳、毕加索,东风标致新上市的307;长安福特的蒙迪欧、嘉年华在欧洲同样也有配置柴油发动机的型号。两家厂商在国内柴油车市场仍然谨慎行事,迟迟没有出手。有业内人士分析:他们跟进柴油轿车的步伐即将启动,而令人欣慰的是此前公布的上汽奇瑞与蚌埠柴油机厂研制的480ZQ轿车用柴油发动机下线,填补了国内轿车用柴油发动机的空白。相比国外,国内企业的柴油步子还是迈得太慢了。

  要加强柴油环保技术攻关

  国家环保总局机动车排放监控中心专家周泽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柴油虽然有燃油效能好、经济性、价格低、安全等优点,但是柴油油品质量、柴油发动机研发和柴油尾气治理都需要高科技技术。油品质量是整个环节中应该首要解决的难题,它关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后处理技术的完善。从1990年,我国柴油供应一直是供不应求,但是油品品质普遍偏低、高科技炼油厂较少。中国也是签定《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来自机动车,如果我国能在柴油环保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以柴油为燃料,就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中一氧化碳、碳氢、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少温室效应,达到环保要求。目前,我国应该对油品质量标准重新定义,加强高科技的尾气净化装置的研发;还有,国产柴油轿车的检车技术也不完整,这都需要加强跨国企业技术合作。

  国家政策有倾斜动向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明确提出,“国家通过优惠的税收等经济政策,鼓励提前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和车用柴油发动机产品的生产和使用”;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提出要“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2005年,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共同组织起草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征求意见稿再次提出“要鼓励发展节能型轿车和柴油车”。最近,有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向国家请求政策支持:建议国家对柴油轿车政策倾斜,如降低税费等,以鼓励达到排放标准的柴油轿车的生产和使用;以便柴油轿车市场能快速成长。冻结在柴油轿车市场的坚冰正在融化。

  我国汽车工业水平和柴油轿车发展状况极不平衡。2004年,国内共销售柴油轿车占所有轿车销量的不到0.6%%。据悉,每辆柴油轿车仅节油每年可以节省38700元。2004年,中国新增轿车225万辆,如果其中20%%为柴油轿车的话,则可以节约人民币116.1亿元,看来适度普及柴油轿车的路事在必行……

  本报记者 富筱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