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驾车车德讨论专题 > 正文

关于驾车“车德”的深入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09:30 北京青年报

  按照交通部刚刚颁布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今天开始,驾校学员不仅要学习驾驶技术,还必须学习如何树立良好的驾驶道德。因为开车也有车德,开车也是做人。昨天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翟忠民来到本报“礼仪奥校网上课堂”,以自己切身的感受与众多网友就某些上路司机有失“车德”的行为,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探讨。

  案例一

  行车间距小引发追尾

  2004年5月25日13时30分,在某高速路出京32.8公里处,前车遇情况采取制动减速,后车尾随相撞,造成两人当场死亡。分析其原因,后车与前车之间低于高速公路安全行车间距,导致追尾事故多发。在近5年仅该高速路发生的事故中,因未保持安全距离共引发亡人事故32起,死亡39人,占亡人事故总数的35.2%。

  案例二

  开快车别克翻车

  2004年7月18日17时45分,在某高速路进京方向10.5公里处,李某驾驶别克小客车由南向北快速行驶过程中,车辆与中心隔离带护板相撞后翻入对向车道,砸在一辆桑塔纳旅行车上,造成5人死亡。经鉴定,别克的时速为每小时109公里至119公里。据悉,5年来仅此路段因为开快车共发生此类事故6起,死亡11人。

  案例三

  开赌气车出人命

  2004年1月31日晚10时左右,湖南株洲人陈某、方某和唐某从长沙市某大厦乘坐某公司的

出租车前往株洲。上车前他们与司机彭某谈好价格是100元。路上因为绕了道,司机提出加价10元,他们不肯,双方发生争执。车沿京珠高速行至临近株洲的殷家坳收费站时,司机一气之下在高速公路上违章倒车,要将他们送回平和堂。行驶不到一公里,司机因与乘客发生争吵,出租车在高速公路的超车道低速行驶,后又突然改道进入行车道。正好常宁市宜阳镇司机唐某驾驶中型货车行驶至此,致使货车与出租车追尾相撞,出租车上的陈某当场死亡,方某九级伤残,唐某和司机彭某受轻伤。

  交通不文明行为调查并线不打灯排在第一位

  网民:那些并线不打灯的车太危险了,可是打了灯好多车并不谦让,这算行车礼仪吗?

  答:我们在前年进行了一次交通不文明行为的调查,其中并线不打灯列第一位,这说明并线打灯的问题,很多驾驶员并没有意识到,不仅违反了有关法规,同时也违反了社会公德。因为每个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要有两秒钟的提前量,叫做驾驶员安全反应时距。如果我们不打灯马上就并线,很容易发生

交通事故,因此我们打了并灯,需要并灯闪三下以后给后车一个提示,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这时我们再并线就可以非常安全了。

  网民:等红绿灯或者并线的时候经常有人加塞,是避让还是阻挡?

  答:遇到随意加塞的情况,我觉得不能强力阻挡,那结果肯定会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我们碰见有人随意加塞的情况,不去与他争,加就加一下。现在,马路上已经有1000多处电子警察,这种行为在一些地方已经处于监控之下,我想加塞的这个人可能是现在觉得自己占了一个小便宜,今后他是要吃大亏的。

  行车中扔出可乐罐相当于扔了块大石头

  网民:开车过程中经常看到有人从车窗里扔出碎纸、可乐瓶,还有人吐痰。您怎么看这种行为?

  答:开车乱扔东西在法规上是明确禁止的。开车乱扔东西不仅仅是损害我们的环境,关键是非常危险的。大家别小瞧一个空可乐罐子,一旦扔出去以后,在高速行驶的路上来讲,效果相当于一块石头,我们必须从安全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开车老用大灯晃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网民:夜间行车,经常有对面司机开大灯,晃得我都睁不开眼,也挺烦人。新手开车,后面老有人用大灯晃,真烦人。

  答:为什么汽车要设置远光灯和近光灯?因为每个驾驶员的视力再好,夜间能看到的范围也只是灯光照射的范围,远光灯照得远,自然视力范围就大。可是远光灯照远会发生一个问题,人从生理角度有一个明适应和暗适应的问题。人的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就是镜头,瞳孔就是光圈,我们的视网膜就是底片。人眼的瞳孔在非常亮的环境中要缩小,以减少进光量,防止烧穿眼底。当到了一个暗的地方,瞳孔要扩大增加进光量,以便能够看清楚周围的情况。在夜间开车的时候,如果我们开大灯,对向过来一辆汽车,大灯直接晃到他的眼睛上,他的瞳孔会立刻缩小,在会车的一瞬间,对方的光源消失了,他的瞳孔开始放大,瞳孔放大的速度是很慢的,对于年轻人完全恢复需要1分钟,上了40岁的中年人眼睛恢复视力需5分钟,如果夜间行驶每小时36公里,每秒钟要走10米,一分钟恢复视力等于一分钟开出600米,这种情况交通安全难以保证,所以我们夜间开车应该开近光灯。如果没有路灯照明的情况可以开远光灯,但是遇有对方来车必须在150米外关闭远光灯开近光灯,这样对方司机会车的安全才能有保证。

  开脏车、问题车上路都是不文明行为

  网民:马先生的爱车好长时间没有清洗了,都看不出车原来的颜色了,我觉得这种车上路有碍观瞻。

  答:要想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不光看你穿戴是否整洁、举止是否得体,首先从你的用具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作风。如果马先生是一个公司经理的话,客户看到了可能生意就谈不成了;如果马先生是

公务员的话,领导看见了可能影响他的前途,所以不要忽略小节,忽略小节往往耽误大事儿。

  除了车身、车容、车貌的问题之外还有车况也是交通道德问题。开车况不好的车上路不光是道德的体现,更是每个人的素质体现。

  遇到行人穿马路都要停车让行

  网民:是不是遇到行人过马路或过人行横道都要停车让行?

  答: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车辆经过人行横道、遇有行人横过道路时必须停车让行,注意避免损害。我觉得网友的理解上可能有一些误区。老的道路管理条例规定的是:车辆经过人行横道,遇有行人横过道路时应该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行人。这一条后来被废除了。因为减速好理解,但慢行却不好理解。车开到什么程度叫做慢没有具体量化规定。新安全法规定遇有人行横道时要停车让行。其实,也并不是让你见到人行横道就停车,而是注意经过人行横道时,先看看是不是有行人横过道路,从而避免行人突然横过道路而你反应不及造成交通事故。

  网民:雨天开车,总有行人被路过的汽车溅了一身水或泥。

  答:雨天开车要特别注意几点:第一注意骑车穿雨衣、行人穿雨衣视野受到影响,再加上雨的声音很可能遮盖了后面汽车的声音,因此遇见前方有行人和骑车人的时候首先要减速。怎么才能做到不溅水呢?把车速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见到前面有行人的时候要注意你的行驶速度比他略快一点儿能超过就可以了。对于自行车,车速掌握在10到15公里左右就可以了,对于行人来讲车速保持在5到10公里就可以了。

  开车不要耍脾气否则有理也要受处罚

  网民:前两天开车路上碰到一件事儿,两辆车追尾。结果前车下来两女一男就开始动手打人,把后面车司机打得鼻子出血了,后来110就来了。

  答:两车追尾按照单方责任来认定是后车责任。110来了以后后车赔前车的车,前车司机要给后车司机看伤。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必须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事故赔偿要靠协商来解决,而不是靠动手来解决,动手的后果往往是谁打的人谁得赔偿。

  在行人身边突然按喇叭很危险

  网民:很多骑自行车的人都烦司机突然按喇叭。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答:靠近行人和骑车人的时候突然按喇叭,这个行为是不文明的。前几年我们和一些大专院校做了交通安全方面的实验,发现骑车人受到惊吓的时候,95%的人都是向左摔倒。我们是右行制国家,骑车人左摔,意味着他将倒在机动车道上。因此在临近行人、骑车人的时候我们按喇叭不光不道德,而且不安全。

  行车礼让

  对行人、非机动车的礼让

  (1)遇到盲人和其他行动不便的行人,应该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尤其注意,在人群中可能有行动不便的人,他们因不能随大多数人一起移动而滞留在道路中央,因此,遇到人群时必须要有耐心。

  (2)靠近人行横道时,应注意观察人行道及其周围行人、非机动车的动态。有行人、非机动车横穿或即将横穿马路时,必须在人行横道前停下。

  (3)靠近没有人行横道的交叉路口时,只要发现有人横穿道路,就应该减速或停车,尽量让行人、非机动车安全通过。

  (4)在没有方向指示灯的交叉路口,转弯时应减速或停车,让直行的行人、非机动车先行。

  (5)在行人或非机动车绕过正停驶的车辆时,会突然向道路中央移动,应让其先行。

  对机动车的礼让:

  (1)在环形道路上行驶时,可能会有车辆强行驶入,为保证安全,应尽量避让。

  (2)经过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或较窄的路口时,会有车辆不遵守让行规定突然驶来,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让。

  (3)经过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路口时,会有车辆不给右侧驶来的车辆让行,必须提前做好减速或停车的准备。

  (4)在允许转弯的交叉路口,会有转弯的车辆抢行,应该停车避让。

  (5)在较窄的山路上行驶时,会有靠山体一方的车辆不让行,应选择合适的地方提前避让。

  车内准备垃圾袋

  驾驶道德

  驾驶人要培养自己的修养,在一些细小的做法上都要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将痰吐到随身携带的废纸中,停车后扔入垃圾箱中;把废纸和其他废弃物扔到随车携带的垃圾箱或等车停后扔到道路边的垃圾箱内;选择车辆清洗点清洗自己驾驶的车辆时,不仅考虑要保持车辆外观整洁,还要保持周围的环境整洁等。

  本期部分内容摘自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