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上海站曲终人散 巨额投资能否带来巨额回报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 13:37 法制晚报 |
2004年秋天来的时候,上海滩也变了颜色。因为F1来了。 尽管可预计到的F1设计总投资已高达50亿元,尽管还有很多人为上海赛车场副总郁知非捏着一把汗,但F1已引来普遍的、兴奋的、全球化的商业力量,这股力量凝聚到上海,将给中国带来意想不到的商业和思维冲击。 门票收入3个亿 观众以看热闹居多 这几天,上海真有国外F1比赛时的气氛了——兴奋的观众,多得让人咋舌。 F1中国大奖赛现场观众15万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单场比赛;而门票收入3个亿,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体育比赛。然而,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来看F1,只是看个热闹,尽管其中也有深谙此道的行家,但为数甚少。 本次大奖赛的空前火爆跟F1第一次登陆中国不无关系,几年之后,这个新鲜劲过去了,还会有那么多人来赛场捧场吗?能容纳20万人的赛车场还会这样热闹吗?这是值得组织者思考的问题。 举办权费用过高 门票收入未能抵亏 根据颇有影响的英国《F1商业》杂志刊登的数据,上海购买举办权费用每年高达3000万美元,但与上海一样在今年第一次举办F1的巴林却只付出了1800万美元购买举办权。在亚洲举行的其他两站比赛中,日本铃鹿站的举办权费用只有950万美元,马来西亚雪邦站的费用为1500万美元。欧美地区各个F1分站赛的举办权费用都只在1000万美元左右,有的分站甚至不需要购买举办权,如摩纳哥站和意大利蒙扎站。 以高于欧洲近三倍的价钱买下的举办权 ,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上海本可以充分利用F1赞助商对中国市场心仪已久的背景作为谈判的筹码,将举办权费用降低。但是,据说中方只是简单询问了购买举办权的费用,在埃克莱斯通开价后,中方并未讨价还价就接受了,从而创造了F1历史上购买举办权的最高价位。 据了解,除了每年向FOA(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交纳高昂的举办费外,上海还以每年约2000万美元的价格向FOA购买赛事转播权,这意味着上海就这两项费用每年就要支出约5000万美元。而组委会从赛事本身获得收入的主要渠道是门票,合计3000万美元的门票收入并不能抵亏。 商业运作: 我们还是学生 在全球化和F1的互动中,许多中国公司正开始以一种全球化的思维考虑问题。作为世界上被包装得最好、营销得最好的一项体育产品,F1有一整套完备而深奥的商业规则。如今,中国人被纳入了这个游戏规则。然而,这只是开始,我们迈出的仅仅是幼稚的第一步。 中石化便是一个例子。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中石化斥巨资获得了F1中国站的冠名权和3年的电视转播权。这家年轻的中国石油巨头想借赞助体育赛事打造品牌形象,但他们花了钱后却几乎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缺乏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使得这一赞助没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按照国际惯例,花钱买了赞助权后,会花5倍的钱来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不然这钱就算是白花了,像中石化这样买了赞助权而不做任何活动的做法实在令人费解。”某国外商务咨询公司经理说。 “对于F1来说,我们都还是学生,交学费是肯定的。”上赛场副总经理郁知非说。 上海因F1 而悄然改变 根据官方预测,一年一度的F1中国大奖赛将给上海带来数以千计的全新就业机会和大量潜在的经济效应。赛车场赛事组织、人员接待、设施维护、治安保卫、环境卫生、绿化养护等外围工作,将提供约1000个长期就业岗位。F1带动的旅游业和其他三产项目也将带动投资130亿元,间接带动就业约3.23万人。 对政府财政来说,F1将带来许多额外收入。首先是赛车场及其周边约20平方公里土地和房产明显升值,估计可达200亿至300亿元(5.3平方公里赛车场及配套区土地在2002年的地价仅8万至12万元,而到了去年有的地块拍卖价已达120万元)。其次是赛车场核心辐射区的三产进入成熟期后,可望每年产生上百亿元营业收入。第三是税收丰厚。F1大赛期间的收入由门票、电视转播、赛场广告组成,还有日常赛事场租费等,这些都将带来丰厚的税收。 这一切,现在还只是计划,F1在中国轰轰烈烈迈开了第一步——这场豪赌,才刚刚开始。 文/本报记者 许雁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