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车巨头进入中国应随行就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日 14:05 南方都市报 | |
在汽车市场中,最先进的理念,最先进的营销方法并不意味着汽车厂家就已获得制胜的法宝。 事实上,虽然某些合资汽车企业背靠的是全球位居前列的跨国巨头,但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无论是从产品的引进宣传,还是到具体的市场表现,所带来的不过是超低的产销率和愈来愈严重的库存亏损。不可否认,他们理念和营销模式的确具有先进性 尽管在某些新车上市之时,合资方老外们在讲台前总是着重强调“要生产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汽车”,其结果,车倒是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可市场却依旧是别人的市场。为什么?究其原因,这与某些厂家的超前做法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像福特等公司,其汽车在国外售价有的仅为几百美金,经销商将主要利润集中于维修服务上,而非汽车本身。在这种市场格局下,汽车企业所给予经销商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规避库存和价格风险的稳健考虑。然而遗憾的是,有的厂家就将这一套直接用到了中国市场,甚至是不加任何考虑和变动的照搬。 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国内的经销商是完全靠维修服务吃饭吗?短期内好像还无法实现吧。一位经销商说:“如果他们说卖50台车奖励5个点,60台奖励6个点,我咬咬牙,说不定贷点款就进60台车了,这样我每台车还可以比别人便宜1000元。”然而在某些厂家的政策里,甚至连销售上量的条款都没有,延伸到消费者这一层,面对着铁板一块的价格,经销商就是想让利也是有心无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结果是车子卖不动,汽车保有量自然也低。在这样的前提下,商家就是想要靠维修服务吃饭,却连粥都喝不饱。这不禁让人怀疑起某些汽车厂家的智力问题来了,如果说目的不是为了提高销量满足消费者,而是为了执行XXX“全球统一政策”,那么,进入中国市场所图为何?如果是为了亏钱的话,抱歉,就算巨头们亏得起,经销商们也玩不起。 政策始终是服务于市场的,一旦为政策而政策,也就意味着失去市场了。几年前,一家现在非常成功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后,开始也是采取同样的“全球统一政策”。然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这家企业碰了个大钉子。庆幸的是,它能迅速转变,其超强的适应性不亚于国内企业。穷则变,变则通。此前,笔者批评了一些合资企业在制定价格上的傲慢态度,实际上,对于市场政策的偏执,也是傲慢骄矜的体现。(陈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