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有车一族的热烈追捧。虽然有关方面一再声明号码资源丰富,但北京、深圳等地还是有不少人连夜排队,以便选到自己喜爱的号码。从人们的反响看,个性化车牌有可能推动汽车市场的繁荣,加快轿车家庭化的步伐。
个性化车牌在西方不少国家实行已久,但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从表面上看,个性化车牌除了好玩之外,其主要的意义在于增加了车管部门可供发放的号码资 源,但是,它的社会效应远不止于此。
中国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过着“格式化”的生活,只是在市场经济渐渐发育之后,人们才领略到了个性化的妙处。与整齐划一截然不同的是,个性化是一种度身定做,是为了满足公民的个人爱好、个人需要甚至是个人癖好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安排。在我们的生活体验里,个性化的技术安排已经是随处可见,比如流行速度极快的饮食习惯,花样翻新的手机型号,无奇不有的服饰和发型,以及为了满足不同阶层需要而建筑的房屋。在网络进入公众生活之后,由于网络技术的瓶颈被打通,个性化的口号更是深入人心,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推出了个性化内容和服务。随着个性化的展开与深入,公民的个人生活变得更加舒适,而社会生活也由此变得更加人性化了。个性化就是人性化,这样的推理是完全能够站得住脚的。
相比较而言,制度安排的“格式化”仍然非常牢固,这和制度带有某种强制性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过,近些年来,制度设计方面的个性化也开始有了端倪。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意识的加强,公众已经可以享受到比较个性化的制度服务了。个性化车牌的推出,可以看做制度创新的一个抢眼的范例。人们在“抢”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车牌号之后,往往能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感,而精神满足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另外一方面看,个性化车牌的推出也削平了由特权导致的“数字鸿沟”,那些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特殊数字牌照将不再具有身份意义,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某种“特权”,每个人都有希望在大街上“吸引眼球”,这是公共资源的极大分享,是平民化时代的又一个明亮的信号。
与创造舒适度相比,个性化车牌所创造的公平无疑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蔡方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