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一场小雪,导致几乎全城交通瘫痪,各家媒体聚焦马路,无数市民滞留街头,几近午夜方才到家甚至留宿单位或旅店的不在少数。北京举办奥运会必须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而交通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北京近年来修建了多少道路、桥梁,拆改了多少旧城区和僻陋街巷,无以计数。马路宽了再宽,立交桥建了再建,交通法规日新月异让人总感知之甚少。然而,一场没有预告的小雪,却让北京在这场考验中败阵。这里不去议论交通警、气象台、马路清洁公司等等方面的责任,只想站在一个普通市民的立场,看看我们应该从中 得到些什么样的启示。
我在德国居住过多年,那里气候湿润,四季多雨雪。我开车轮迹遍布德国和西、南欧多国,遇到的因事故或暴雨大雪使交通状况恶劣的情况也不少,但从来未见造成交通瘫痪。初到德国时我就发现,无论是在市区、州际公路还是高速公路上,只要一碰到交通不畅造成车辆排队,立刻就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不管有几条行车道,最左边行车道的车都贴向道路左侧,相邻车道的车都贴向右侧分道线,在两股车队中间让出一条空道来,使这两条行车道变成了三股道,但中间是空的。每当此时,就会看见赶来处理交通事故的警车、急救车、清障车等,从后面通过这条临时形成的空道疾驰而过(从来没有见到过“特权车”借光)。由此交通事故被很快处理,堵车一般不会很久,有时几分钟后便恢复正常。
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拉链式”行车方式:当某一条行车道发生情况被堵塞需要并到旁边车道时,所有的司机都自觉地每隔一辆车并入一辆,他们管这叫“拉链式”。从来没有人按喇叭、抢行或不让车,个个彬彬有礼,秩序井然,就是站在路边看也如同一种享受。
回到北京开车,总会和在德国的时候对比。我住的那个城市最宽的路只有三股道,没有一座立交桥,马路上也见不到警察,而人均拥有车辆比北京多得多。在北京每当我开车出门,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司机个个都象是救火队员,在马路上争分夺秒,抢、钻、挤、逼,18般武艺全使出来,并道全靠自个儿的本事,让车那是傻冒才干的事。其实殊不知,越抢越慢,越急越迟,为争一个车位的先后,可能晚几个小时到家。在德国人们开车相互谦让成风,有时的让车看上去都有些多余。但如果你开车身临其境,就体会到了谦让之风对自己和所有人带来的益处,谦让说穿了就是为了让自己更早更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这就是北京和德国司机们最大的区别了。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让我们重新过一遍2001年12月7日,我们可以用德国人的开车方式试一试,我们将能看到:警车、清障车、扫雪车毫无阻拦地各行其职,市民都能够及时回家,12·7大塞车从北京的历史上被划掉……。我们是否应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示:北京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市民的素质是最大的差距。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