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采访安庆衡董事长之前,我得到的告诫是“别去打搅一个身处困境的人”。同时,在媒体上也出现了诸如“北京汽车工业:生死两茫然”的文章,文章说“北京汽车业如今的衰败之象,想来都让人心寒齿冷”。这是不是意味着采访将是极不明智的,甚至根本就无法实现?但当我得知安庆衡董事长将参加长春汽博会的汽车高峰论坛,并有重要发言时,便决定还是去试一试,没想到北汽方面破例接受了采访的请求。8月17日上午8∶30,我被安排作为当日第一位来访者坐在了安董事长的办公室里,这间办公室正设在已连续三年亏损的北
京吉普车公司的办公楼里,进门之前我注意到在上班高峰时间工厂大门口已没有往日成批员工鱼贯而入的景象。在清静的办公室里,身材与他的美国同僚一样高大的安董事长对我说:“咱们今天随便聊聊。”当聊到北京汽车的存量资产时,我听出了急切;聊到轿车项目时,听出了无奈;聊到三菱计划时,听出了奥妙;聊到新三步战略时,听出了希望。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北京绝不可能让人心寒齿冷,面临绝佳机遇的北京汽车能再让人失望吗?
记者:今年以来国内汽车产销量都有令人乐观的增长,北汽包括北京吉普的形势如何?
安:总体来讲还是增长的,增长速度跟全国平均速度差不多,甚至稍微多一点,增长主要来自北汽福田。现在媒体宣传上有一个误区,把北汽与福田分开了,其实,我就是福田的董事长,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福田发展的工作。现在福田的轻型卡车产销已超过一汽、二汽,去年产销8万辆,今年目标是10万辆,上半年已产销5万多辆。虽然吉普车产量下降了,但下降幅度没有福田的增长幅度大,所以整体是上升的。
记者:现在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四大汽车企业,包括北汽福田、北京吉普、北轻、北汽摩实际上已成为北京汽车工业的骨干;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掌控在以您为首的领导班子手里,根据目前的状况,我想您的压力肯定不小。
安:就目前而言,北京汽车发展的重任肯定是在我们这些人的肩上,一方面我们感觉北京汽车现在挺难,目前国内汽车六大集团中北京汽车应该说最困难,但是我们也有优势,现在我们还有100多亿资产。要把北京汽车搞起来难度挺大、压力挺大,但我们的决心也挺大。为什么说决心挺大,如果说能够平等地竞争,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北京汽车干好,现在的问题是各方面的条件差异很大。
如何把北京汽车工业搞上去,我想说的是要利用好国有存量资产发展汽车。北汽福田投资并不多,成本小,质量好,很有市场竞争力,发展很快,就是因为利用好了存量资产,它的净资产已经6亿多,总资产达到20多亿。北京轻汽曾是国内最好的轻型汽车制造企业,现在完全有能力生产客车甚至轿车,但很难得到批准。李书福有“6”字头生产,还到处喊冤,可我们连“6”字头车都不让干,而且我们的钱都投在那儿了,所以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多考虑考虑如何利用好存量资产发展汽车工业的问题。从市场角度看,现在轿车市场增长较快,今后几年会更快。老百姓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产品还有空档,我暂时还不能告诉你我们想生产什么车型,但我们生产客车甚至轿车还是有市场空间的。上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上别克、上MPV、上赛欧,能不能也允许我们自主地决定调整产品结构,自主地根据市场需求上新项目。我们轻型汽车公司已拥有年产8万辆客车甚至轿车的能力,只要像广州本田那样投很少的钱就可以干起来,有市场空档,也有资产,但没有决策权。
记者:北京申奥成功对于北京汽车工业来说应该是个机遇?
安:应该是啊,德国宝马公司的汽车厂就建在慕尼黑奥运场馆边上,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与生产汽车并不矛盾。北京生产轿车有很多优势,人才优势,地利优势,也有基础,历史上就生产过比较先进的北京牌轿车,还有成功利用存量资产的福田经验。根据我们的预算,在轻汽公司的基础上只要再投5个亿就可以生产很好的多功能车或轿车,如果新建一个工厂投25个亿也不见得能干起来,而且轻汽公司有1000多亩地,厂房、办公区、水电气都齐全,离机场又近,离市区又远,有现成的生产线,包括非常先进的德国油漆线,跟捷达一样的,冲压设备也是德国的,完全可以生产轿车,稍微改造就行。现在还有一个纪录没有打破,凡是参观过轻汽顺义厂区的领导,不管多高级别,没有不支持我们上新项目的。
记者:看来按照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北京的轿车梦眼下还很难成真。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以三大集团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格局,有没有想过依托三大集团来实现自己的轿车梦?
安:我赞成汽车工业要集中,100多家肯定不行,但要向三大集团集中也需要一个过程。东风的扩展不会很快,一汽正在调整,上汽的动作较大。但我看庆铃、江铃、广州本田等短期内不大可能进三大集团,还有外方的问题。北京一直与三大集团保持很好的关系,也在探讨合作。当然如果哪个大集团带给我们一个好项目,让我们送20%的股份合作也是可以研究的。
记者:您认为suv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如何?
安:我认为潜力是很大的,但得有个过程,现在在广东、海南等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时兴suv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对suv感兴趣。在美国suv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在上suv,但能发展多快还得看价格,看能不能通过自主开发把价格降下来。
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连高层领导人也认为国内还不具备汽车自主开发能力,可是我们北京吉普推出的一款suv——“挑战者”就是完全自主开发的,从底盘到车身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而且价格非常合适,我们设计可以在12万元至14万元之间。美国人、德国人看了以后都大吃一惊,认为这个产品很好。美方也主张共同投资把这个产品搞起来,而且要搞成全球最好的。我们续签30年合作协议就包括了这一点。现在在目录、试验等方面的工作都完了,已经进入生产准备阶段,预计这款车2003年就会投放市场,到时应该是中国第一辆自主开发的汽车。
记者:人们把大切诺基的引入看成是北京汽车的一个亮点,您认为这种五六十万的suv在中国有多大的市场?
安:实际上大切诺基是我们的一个过渡产品,我们希望通过组织进口整车销售及零部件组装渡过目前的困难时期。但这种车在国内应该还是有一大块市场,而且这种车品质确实很好。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我们认为这种顶级的suv每年有3000—5000辆以上的市场,我们准备按这个规模生产。
记者:听说你们正在与日本三菱公司谈合作,北京吉普不久会生产三菱多功能车吗?
安:我们的合作伙伴美国戴-克公司拥有日本三菱汽车37%的股份,北京吉普公司生产三菱的产品从法律上更容易,在产品及技术上我们也有基础,实际上从长远发展方向上我们想逐渐向三菱转移。估计一两年内我们就可以生产三菱的产品。我们与三菱公司在湖南的合作伙伴——长丰汽车也在探讨如何协调发展,怎么分工协作。我们正谋求与美国、日本合作生产越野车,虽然有难度,但技术资源更多一些。
记者:有人说今年是北京汽车的关键年,也有人认为生死两茫然,北京汽车的命运究竟如何,您是最有发言权的。
安:总的来说,虽然北汽目前很难,但不要忘了我们还有好的企业北汽福田,另外从产品上我们有准备,中外方的合资、投资也有准备,而且三菱汽车也要加入,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现在我们的发展思路已经很明确,一个是继续促进北汽福田的发展,最近福田已经获取了重型卡车的生产许可,可以生产8吨至15吨的中重型卡车,下一步要在轻型客货车的基础上发展重卡:一个是北京吉普车公司以生产suv为方向,沿着跟戴-克公司合作这条线往前走;一个是充分利用轻汽公司的存量资产,在条件成熟之后按照市场需求生产轿车。三条线也可以并行也可以交叉运行。现在关键是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在项目的选择上能多给我们点自主权。最近,我们董事会已提出了“一年调整扭亏,两年重组盈利,三年大变样”的工作思路,再奋斗三年,北汽控股公司将重新成为北京市支柱行业。到2005年,利润总额达到20亿元,销售收入300亿元,汽车产能40万辆,汽车产量30万辆,农用车产能15万辆,农用车产量15万辆。(本报记者 何 毅)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