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
| 中国汽车轮胎行业去年苦恼不断:7月份有消息称:世界最大的汽车轮胎制造商法国米其林公司,要投资1.05亿美元,与中国最大的汽车轮胎制造企业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合资,米其林控股75%,国有汽车轮胎企业的“领头羊”可能走上合资之路。这一消息在业内引起极大震动。2000年,行业整体扭亏已然无望,继1999年后,汽车轮胎业再次陷入全行业亏损境地。
汽车轮胎,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重要战略物资。在中国汽车轮胎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关头,业内专家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发展中国汽车轮胎业?是否只有合资一条道路可走?能否将这种战略物资控制权和巨大市场拱手让人,换来企业的赢利?如何保护发展民族产业,迎接跨国公司的挑战? 中国汽车轮胎制造业面临窘境
要说中国汽车轮胎业的现状,用“内外交困”来形容,恐怕不算过分。继1999年全行业出现亏损之后,截至2000年11月份,中国橡胶工业协会55家轮胎会员企业,利税合计比上年同期下降10.2%,亏损面为54.5%,盈亏相抵后,亏损净增4.5亿元。目前国家重点汽车轮胎企业一半已合资,全国已有合资、外商独资企业40余家,且均为外方控股。2000年合资企业轮胎总产量预计可占全行业的35%,其合同规模为2000年底建成5500万条的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需求的65%。国内有关人士对此表示极大的忧虑,他们担心,这样下去,轮胎行业中,国内控股的企业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造成中国汽车轮胎业内外交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说来,中国汽车轮胎业目前存在着三个结构性矛盾。
首先,市场的需求扩张以及宏观调控措施不力,直接导致企业的结构性矛盾。90年代初以来,汽车轮胎需求急剧扩张,吸引了众多企业蜂拥而上。目前全国有多少汽车轮胎生产厂家,谁都说不清楚。80年代初,我国汽车轮胎年产量约为1200万条,当时有120家生产厂,为了加快技术改造,国家计委等六部委下决心整顿,定点保留60家。前几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是363家,而据业内人士估算,应该有500至600家。
一拥而上盲目发展,众多技术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企业和合资企业混战,产业集中度低造成全行业生产规模分散。目前,我国具有百万套以上轮胎生产规模的企业只有20多家;美国仅有的46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440万条;德国有15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达到310万条;在世界轮胎企业75强中,我国企业占了十几家,但其销售额加起来仅为法国米其林公司的1/5。
产业集中度低下,还导致了国内企业的低层次竞争。于是像前几年易拉罐、玻璃、钢材等行业一样,无序竞争、价格大战屡见不鲜,全行业开始品尝经济效益低下的苦果。 其次,行业内产品的结构性矛盾由于企业缺乏资金日显突出。截止到2000年底,需求不断增加的子午线轮胎产量约占轮胎总产量的30%,其中的64%是由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生产的;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载重子午胎,企业的生产能力也上不去。
另外,轮胎行业内还存在着税赋重、债务负担无力解决,技改投入不足等政策性矛盾。 “四大方阵”角逐中国轮胎市场
不论我们情愿与否,国内轮胎行业的“领头羊”上海轮胎橡胶集团与米其林公司一旦合资,将会对国内轮胎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中国轮胎生产和市场的现有格局将被打破,形成“四大方阵”角逐国内市场的局面。第一方阵是世界轮胎前三强米其林、固特异和普利司通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雄厚的资金加上先进的技术,这三家产品将会占据中国轮胎市场一半份额。第二方阵是韩国韩泰和锦湖、印尼佳通和台湾在内地的几家独资企业,这几家企业估计将占领30%的市场。第三方阵是原国家重点企业,这些企业资金紧张、技术消化慢,要么坐等被合资,要么被挤垮。第四方阵就是遍布各地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差,规模小,但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下,还在不断冲击市场,以价格低廉的优势占领一部分农村和城市周边市场。
第二,全行业再次陷入没有方向感的混乱中。前些年,国家计委、经贸委和原化工部对这一特殊行业曾制定了产业政策,其要点就是子午胎外商不能控股、子午胎企业要扶强扶优,集中上水平、上规模。而面对一些重点国有企业为了求生存争相与外商合资的势头,这个产业政策能否贯彻下去?前几年易拉罐行业由于同样的原因,全国80%的生产能力被外企控制,外资一统中国易拉罐行业。业内人士认为,轮胎不同于易拉罐,不能为了求生存,听任外资控制。 上下求索,中国汽车轮胎业出路何在?
中国轮胎行业目前面对的不仅仅是脱困,更严峻的是发展。按照我国入世的承诺,汽车轮胎关税降幅较大,而作为原材料的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关税降幅较小。成品与原材料进口关税倒挂,国内企业将直接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外国产品大举入侵的严峻形势。 中国轮胎该如何走出当前“内外交困”的窘境?业内有识之士认为,国有轮胎企业首先要统一认识。那就是,像轮胎这样一种特殊产品,民族企业要有相当的市场控制权。要以入世、脱困为动力,使中国轮胎制造企业变大、变强。
其次,要以我为主,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合资换技术的初衷往往是一厢情愿。
第三,实行厂院结合,加强技术开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国内已经有厂院联合开发成功高品质轿车子午胎的成功例证。
第四,必须整顿目前过度分散的生产能力,扶优扶强,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尝试将几家国有大型轮胎企业联合起来,组建国家级的集团公司,并重点加强扶持。
有关部门预测,到21世纪初,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000万辆,汽车轮胎需求量为4130万条。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再次强调,载重轮胎企业不能合资,轿车用子午轮胎企业外商不能控股。但中国轮胎业何去何从,仍没有人能说清楚。
汽车轮胎界权威人士认为,中国汽车轮胎行业不应该成为第二个易拉罐行业,中国汽车不能缺乏民族品牌轮胎。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主编信箱
| |||||||||||||||||||||||||||||||||||||||||||||||||||||||||||||||||||||||||||||||||||||||||||||||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