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 页 | 新闻 | 邮件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买车
看车
二手车
维修保养
聊车侃车




汽车搜索
找需要的车、新闻、文章
关键词
热门搜索:
豪华轿车 普通轿车 跑车
越野车 厢式车 其它车型


在线工具

新车报价查询
汽车对比功能
购车费用计算
保险费用计算
虚拟贷款购车
汽车维权热线
完全车事问答
车事通讯大全




汽车论坛

汽车时代论坛
汽车群英会论坛



韩国模式英国模式 中国汽车要哪种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2月8日 10:16 《经济日报》

  应英国贸工部邀请,考察英国汽车工业,心里是既同情他们又忧虑自己。因为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教导我们:中国汽车搞不好,前景就是英国模式。像吓唬人说“狼来了”一样,虽然不一定有这个经历,又确实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韩国模式瓦解,中国汽车何去何从

  中国发展汽车工业,最早当然是“苏联模式”,后来是“闭门造车”。改革开放后,发现还有“美国模式”,就是市场竞争,弱肉强食,据说竞争成本太高,为我们所不取。至于拉美模式,以巴西为代表,引进国际资本,结果没有了“民族工业”,在我们看来,和当“亡国奴”差不多,听起来就可怕。至于英国,比拉美还糟糕,原本汽车工业很强大,愣要引狼入室,把外国资本招进来,结果是“民族工业”全面消亡,实在让人寒心。只有韩国道路最受推崇,国家扶持少数几个大集团,形成自我开发能力,前途无量,应为楷模。这些可以基本概括我国车界对世界汽车工业的主流认识。  

  亚洲金融风暴,使韩国汽车工业潜伏的危机总爆发,一下子分崩离析,溃不成军,中国汽车工业也突然觉得茫然。面临“入世”挑战,国际汽车蜂拥而入,中国汽车会不会成为“英国第二”?中国汽车何处是归程?人们普遍为“民族工业”担忧。

  走进英国汽车工业

  照中国人的看法,英国的汽车工业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从20年代起直到50年代,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二汽车生产大国的地位。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英国汽车产量位次不断后移,直至降至第十位。

  为了使英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英国政府两次出面“重组”,一次是20年代建立了罗茨公司,一次是60年代建立了利兰公司,都是把各自为政的小企业组织成一家大公司。特别是第二次,政府干预,很有点计划经济的味道,结果都没达到效果。政府出面搞重组,害怕失业,不裁员,极力把所有企业都保存下来,避免了竞争,结果企业没有活力。企业管理不好,又导致政府更多的干预,不断地调换它的领导人,很像我们管国有企业的办法。

  重组不成功,英国政府反思:把美、日汽车企业请来办厂,是否更有效?于是不断鼓励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等来英国投资。结果英国汽车工业发展了,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能和竞争对手平起平坐。政府就是创造最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

  英国贸工部官员认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提高国家竞争能力,而开发一个汽车产品,往往需要投资10多亿美元,市场还不一定认可,把这个风险转给国际大公司,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外国公司在英国建厂、投资很大,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英国人受益,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英国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包括福特、大众、丰田、本田的重要研发项目,都拿到英国来做,沃尔沃、捷豹等都是由英国人在英国开发的。

  今年4月,宝马因不堪亏损拖累,决定出售陆虎公司,一时间,包括贸工部官员、议员和教会领袖、演艺界人士,8万人走上伯明翰街头游行示威,表示抗议。我国许多媒体纷纷评论,说宝马此举“伤害了英国人的‘民族感情’,引起英国人不满”。最初记者也真为英国人的民族精神所感动。后来搞清楚了,宝马是想把陆虎卖给英国的阿尔凯米风险公司,阿尔凯米购买后要关闭工厂,英国人因此要失掉5万个工作岗位,他们是为保住工作岗位而走上街头的,怎么扯上“民族感情受伤害”呢?  

  经济全球化,还有“民族汽车工业”吗?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汽车工业更是首当其冲。在这个过程中,怎么看自己的“民族工业”?比如戴姆勒公司是家德国公司,但是有一部分又在美国,福特就认为它是个国际公司,而不是美国公司,它有很多海外工厂,他们的一辆车里,有多少东西是在本土生产,多少东西是在海外生产,谁能分清楚?怎么来衡量一个企业是纯粹的“民族企业”呢?尽管日本是一个市场很封闭的国家,采取了很多办法,阻挠别人进入,汽车工业也很发达,仍然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危机,现在除丰田、本田外,也都为外资所控制,不是纯粹的“民族工业”了。      

  英国汽车界的朋友,介绍了一个一向不为我们重视的概念,就是在整个汽车工业中,各种原材料价值约占15%,零部件价值占50%,整车制造价值占15%,还有20%的价值,要通过销售和服务来实现。我们看到一种品牌的汽车,往往会认为100%都是这家公司制造的,其实它制造的部分,也许只占有15%,其余都分散在世界各地。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15%的整车价值,而忽略了其余85%的价值。英国把整车制造部分卖了,但是依然有很强的研发和零部件制造能力。就是那些卖了的整车厂,也仍然留在英国,保住了品牌,总比亏损停产好得多。  

  如果按照他们这种思路,中国汽车不应当担心别人来收购,被收购是好事,即使整车全都合资了,甚至外商办了独资企业,也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消亡,只会使中国汽车工业更强大。

  英国汽车界的朋友,希望中国汽车工业选择英国道路,一定要走向国际化,成为全球汽车的一部分,而不是封闭在国内,建立独立的中国汽车工业,闭门造车。要和别人合作,引进技术,发展自己的研发和零部件能力。(程远)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主编信箱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邮件题目: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