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 页 | 新闻 | 邮件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买车
看车
二手车
维修保养
聊车侃车




汽车搜索
找需要的车、新闻、文章
关键词
热门搜索:
豪华轿车 普通轿车 跑车
越野车 厢式车 其它车型


在线工具

新车报价查询
汽车对比功能
购车费用计算
保险费用计算
虚拟贷款购车
汽车维权热线
完全车事问答
车事通讯大全




汽车论坛

汽车时代论坛
汽车群英会论坛



收购大宇背后的中国战略(一)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9月27日 09:21 国研网

  编者按:9月15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做出放弃收购韩国大宇集团旗下汽车公司的决定,在国际汽车界引起巨大反响,大宇最终“花落谁家”也成为汽车界关心的话题。有人认为福特放弃收购大宇,通用将是最大的赢家,通用收购大宇,将促使通用更快实现其对其中国、亚洲及全球战略。也有人认为戴-克公司若收购大宇,对其也非常重要。就中国市场而言,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不管谁最终拥有大宇,收购大宇都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产生影响。

  “大宇根基”对中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90年代以来,大宇将其管理的重心放在大宇汽车的全球性业务上,尤其对中国的汽车合作项目可谓是“倍加努力”,终于在9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两大轿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即一汽大宇发动机公司和山东大宇零部件公司,总投资额约为78亿人民币,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外商投资零部件企业,年生产能力为30万套,经济型轿车的配套部件,并于去年10月份正式投产,而只有零部件的成本及价格降下来,整车的成本及价格才能下降,而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主要体现在小型车或经济型车上,大宇在中国大陆的这两家零部件企业,无疑是将来中国小型车或经济型车最具竞争力的零部件生产平台。收购大宇,既可以得到大宇在中国投入数十亿的资金在山东建立的零部件基地和大宇在亚洲的生产研发能力,韩国也被认为是向亚洲其它地区出口汽车的理想基地,也可以利用韩国作为在亚洲的汽车生产基地,建立进军亚洲其他地区的“桥头堡”,为进入整个亚洲和中国市场铺平道路。也就是说,大宇在中国的“根基”有助于竞购者加快实现中国战略。

  同时,韩国市场目前年汽车需量为160万辆,是亚洲第二大汽车市场。以前一些国外汽车制造商都希望进入韩国,由于韩国对本国汽车业的保护,汽车市场不开放,都被排斥在外,迫于压力韩国汽车市场正逐步开放,内需量也开始不断增加,兼并大宇能占领韩国国内的汽车市场。另外,大宇汽车也越来越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预计今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将从前年的1645辆增加到10万辆。在东欧,大宇是波兰的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买下大宇可以扩大在东欧的地盘。

  除了占领市场外,收购大宇还可直接获得大宇在世界各地的一些最先进的汽车工厂以及大宇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大宇公司在世界上也颇有名气,其国内生产设备完整,工人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劳务费用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且海外销售网点广泛,兼并后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大宇的一位常务董事表示,该公司已具有开发下一代汽车的能力,负责收购大宇的通用副总经理路易斯·休斯说,通用看中的就是大宇在韩国和东欧的现代化工厂、技术能力、低劳工成本以及可与通用汽车相媲美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他表示,通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宇汽车在低档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用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吗?

  有人认为福特放弃收购大宇,通用将是最大的赢家,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未来国际汽车市场格局的变化、亚洲市场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看通用收购大宇对其亚洲战略、中国战略的重要性。

  世界上传统的三大汽车销售市场―北美、欧洲、日本需求已接近饱和潜力很小,主要以更新为主,将来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在东亚、南美和东欧。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的预测,在2001-2020年之间,东亚和南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以及东南亚)的汽车销售数量将达到4.3亿台,约占同期世界汽车销售总量的27%,而北美在此期间的销售数量只有4.2亿台。未来的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和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东亚和南亚地区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销售市场,市场专家预计,今后5年内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70%将来自亚洲,而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潜力又是亚洲市场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汽车而公司都把开拓中国市场做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锁民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主编信箱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邮件题目: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