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工业将受到严重冲击,人们十分关心它的命运。有人认为汽车工业将遇到灭顶之灾,有人 则以家电为例,认为最终将万事大吉。更多的人认为形势是严重的,希望能够克服困难,但似乎难以找到万全之策。 其实,不管是否入世,中国经济必将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融入世界汽车工业整体之中。全球化 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在封闭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建立起现代汽车工业的,中国汽车 工业走向世界是迟早的事,加入世贸组织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一、世界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 所谓汽车工业全球化大致有以下几点含义。 首先,世界将形成统一的汽车市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把本国市场封闭起来发展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面向的 是世界市场,要参与国际竞争,若在国际市场上站不住,国内市场也保不了。入世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可在世贸组织框架内采 取某些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对国内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市场迟早要向世界开放。 第二,各国汽车工业将逐步实行自由化,不仅向本国资本开放,也向外国资本开放,允许国内外企业从事汽车生 产。汽车企业将走向跨国化、资金国际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能把汽车工业控制起来只允许规定的企业从事汽车生产。自由 化并非意味着走向分散,相反,企业间的合并和联合将继续下去,汽车工业将在世界范围内集中。进入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 可能形成这样的格局:少数几个超大型跨国公司加上他们在世界各地设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 第三,原材料零部件全球采购。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可以对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作出一定规定, 但要求不宜过高,因为全球采购是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入世后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同样受到很大压力,他们也要走向世 界参与国际竞争,不能依赖国家保护。 第四,世界正在形成统一的汽车技术市场。任何国家或企业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身技术来发展汽车工业,企业要 利用全世界的技术资源,才能满足发展需要。引进技术是正常的、长期的,但企业不能完全依赖引进,企业在技术上没有创新 、没有独到之处,同样就没有竞争能力。那些既没有引进世界最新技术的经济实力,又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只能望市场兴叹。 所谓汽车工业的全球化,是指世界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成为一个整体,所有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在统一的市场 条件下竞争。诚然,全球化的进程是一个历史过程,并非短期内就可以实现,但是这一进程正在加速。进入21世纪的中国汽 车工业必须符合这一潮流,迎接它的挑战。然而,目前的中国汽车工业很难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十分弱小 ,汽车企业难以与国外大企业匹敌。另一方面,今天的世界汽车工业为少数几家超大规模企业所垄断,这种情况与几十家几百 家企业的自由竞争是完全不同的。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单个企业的经济力量与整个社会经济力量相比很小,它不可能从 宏观上影响和操纵市场。现代的大型跨国公司经济实力雄厚,甚至超过某些国家的经济力量,他们不仅能够影响一些国家的经 济,甚至能够影响其政治,有人说他们是未来世界的真正统治者。因此所谓的全球化远非平等的竞争。这种情况对于中国幼小 的汽车工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认为只要自由化,只要参与市场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就一定能发展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在20世纪后半世纪,有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曾经采取这样的方式发展汽车工业,一方面,产品大量进入国 际市场,出口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把本国市场保护起来,严格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日本到80年代未进 口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还不足5%,而韩国长期来不足1%。中国能否走这样的道路呢?中国发展汽车工业将是在21 世纪,是在世界经济迅速走向一体化的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允许中国走这样的道路。日本韩国所以成功,除了本身努力外 ,特殊的国际政治条件也是重要因素,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中国发展汽车工业依靠的不是封锁,而是开放,这是历史条件 决定的,在某种封闭状态下发展汽车工业的道路已走不通了。 二、中国汽车工业存在重大的、致命的缺陷 第一,企业结构分散,规模很小,即使是最大的几家企业,实力也十分有限。问题的严重不在于存在几十家中小 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汽车工业整体并不带来决定性影响;最大问题是少数几家大企业重复生产重复开发,在低水平基 础上进行无意义的竞争。中国的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在建立汽车工业上这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汽车工业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现有几家大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相距很远。一方面,从发展汽车工业的条 件看,有些企业的地理位置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地理位置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劳动力资源、历史传统、交通运输等各 种因素,包括在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产品能够迅速便宜地输送到国内外主要市场。地理位置选择不当造成企业先天不足,影响 是长远的。另一方面,大企业分散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先进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利于汽车企业采用精益生产方式。现代汽 车生产要求尽可能减少仓库,减少库存,减少零部件运输时间和费用,这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条件,但目前状况下中国很难 做到这一点。 第三,中国大企业受到计划经济大而全生产方式的影响,背着沉重的包袱,生产经营效率低下。一方面,企业经 营范围狭窄,企业间存在不合理的分工;另一方面企业又把很多不应该由本企业经营的部门合在企业之中,结构复杂臃肿,矛 盾重重。 三、现有的企业重组设想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考虑到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有人提出企业重组的设想,基本意思是以两三个大企业为核心,大致按地理位置把 部分中小企业包括合资企业联合到他们中间去,组建成两三个大型企业集团,以此提高企业的规模。实现这一方案虽然可以使 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不能解决中国汽车工业的根本问题。这些企业集团很难把内部的企业融合成有机的整体,表面看企业 数量减少了,实际上分散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这样的企业改组很可能形成几个封闭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影响零部件工业 的正常合理发展,改组后并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特别是不能显著提高科技能力,弄不好反而增加内部矛盾。 如此看来,这一企业重组方案也不是万全之策,仑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也难以保证今后中国汽车 工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取得成功。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何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发展汽车工业?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面向21 世纪的中国汽车工业》(《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四期)一文中指出,在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世界 汽车工业有自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有不少有利条件,有发展成为汽车生产大国的 可能性。这里说的汽车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非说这些国家自身有力量发展汽车工业,而是说由于种种原因发达国家的大 企业愿意把投资发展的重点移向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全球化给予中国的不仅有挑战,也有机遇。中国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机 遇,即充分利用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因此,中国发展汽车工业,不能立足于封闭保护, 而是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仅市场要对外开放。汽车工业也要进一步开放。中国要创造一个最佳的投资经营环境,成为世界 上最能吸引国际资本的地区之一,才能建立发达的汽车工业。(待续)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主编信箱 | |||||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 |
网站简介|网站导航|广告服务|Richwin|联系方式|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