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打不出中国轿车的希望
5月下旬,汽车价格放开的政策出台以后,市场反应平淡。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价格放开不会引起汽车降价,更不会导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放开车价,尽管是一条对市场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消息,但它毕竟有了一个姿态。过去,政府对汽车管得太多了。
有专家认为:汽车行业的管理最终一定是市场说了算。汽车价格是如此;汽车厂能生产什么不能生产什么同样也应如此。放开轿车价格的举措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近几年来,企业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价格的管理。事实证明,企业要求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来推动和促进它。放开价格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越来越理性的汽车市场,而不会是价格战。如果人为地为一条起不到实际作用的消息去炒作价格,本身又是一种非市场本来面目的东西。
这个政策的出台,就好像一个人活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跑来告诉你,你有权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位汽车专家说,1994年,国家计委曾制定政策,确定国产汽车的基准价格,规定厂家可在此基础上下浮动10%。近几年,随着轿车买方市场的出现,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一限制已经在实践中突破。现在再来谈基准价,别说那个价格早已不存在,就连那时的车都已经找不到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现在才放开轿车价格,这也叫好事吗?这就像你活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跑来告诉你,你有权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样。相对于价格放开,国家计委对于乱收费动真格地进行清理,可能使消费者更直接地得到实惠,也更能保护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在许多人都说,汽车是买得起用不起。国家真要想给老百姓做点事,那就别玩虚的,动点儿真格的,把这些乱收费都彻底查处了,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事。
汽车价格下调是市场竞争和生产规模化的结果,而不是价格放开的必然
另一位专家认为,价格放开,意味着在中国的轿车市场越来越成熟,轿车进入家庭,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但中国买得起车的老百姓的确是少部分人,国家通过放开价格来扩大市场、拉动需求,是为WTO作准备。从深层次的角度考虑,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如果仍习惯于传统体制下的国家定价,民族工业可能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
实际上,从前几年开始,国家对轿车的价格就已经没有太多的干涉。厂家也已经适应了根据市场情况来制定和调整价格。从1997年开始,轿车大批进入家庭以后,价格年年下降,这是市场竞争和生产规模化的结果,因此从目前来看,每个厂家都不存在太多的降价的可能性。即使调价,调整的幅度也非常有限。因为价格调整要与厂家的利润相平衡,与厂家生产规模和能力相适应。
中国的消费者刚刚看到轿车进入家庭,很多人买车也是终身制的,所以老百姓渴望价格能降得再低一些,这是一个消费能力问题。然而在轿车产品已经如此多样化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更为理性,不再仅仅关注价格。如果国家在汽车消费环境上能作进一步努力,让大家能买得起车也养得起车。(阿时)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