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汽车轮胎现有产品和国外产品相比,质量、技术都有较大差距。国际市场上,排位前三名的巨头占了54%的市场份额,前六名占了市场的70%,中国产品出口尽管增幅较大,但份额很小,没有新产品也就没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总的来讲,老产品、低质量、落后技术、低效率导致了企业低效益,路子越走越窄,市场无序竞争,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十五”期间,橡胶工业重点发展新产品,刻不容缓
。以轮胎生产为例,按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测算,总量应控制在1.3亿套以内,发展重点是子午胎;而对斜交载重汽车轮胎,严格控制产量,低质量产品要坚决淘汰。要加强橡胶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竞争,品牌是质量、服务、规模、效益的象征。橡胶行业有不少国内外知名品牌,历史长的达70余年,我们要继续做大。2000年初步统计,外商控股和独资企业生产的子午胎比重已超过60%,而规划则设想“十五”末,国有品牌要占到70%,这是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得有一番大的较量。
要搞好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规划。外商反映,中国轮胎技术、装备、结构设计等水平并不低,之所以质量波动大,关键是管理不严。因此,结合国情,减少人为因素,应当列入规划,提到日程上来。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企业重组迫在眉睫,加入世贸组织(WTO)后,竞争将更加激烈,除质量、技术、资金等竞争力亟待增强外,企业组织结构也必须适应。事实证明,企业不上规模、产量小、生产集中度低,无法与大跨国公司相抗衡,也承受不了一大群小厂的冲击。企业联合了,不仅规模大、实力增强,而且新技术可以共享,标准可以统一,价格可以有效协调,就是市场范围也可以协商划分。
企业重组应从战略上考虑,一是自己联合,一是并入外资。橡胶及其主导产品轮胎等,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战略物资,国家至今还是列为控制产品,作为企业如何干,既要考虑现实,更要考虑长远,不给后人留下遗憾。可否设想,经过“十五”的努力,橡胶行业尤其是轮胎,在整顿的基础上,能形成若干个真正的大实体,形成国家队,与跨国公司平等竞争,起码是不被外资所吞食。实际上,对于企业的联合和资产重组,中央要求很明确,绝大多数企业也都有此愿望,只是碍于行政区划的分割。
民族工业发展,没有自我技术支撑体系是不行的,以市场换技术是一厢情愿,路子只有一条,自己干。俄罗斯轮胎工业的发展就是很好的案例,俄罗斯有莫斯科轮胎院,属国有但企业化经营,专门从事子午胎开发、试制。1990年苏联时期,全苏子午胎比例为30%,苏联解体后,尽管经济下滑,但凭借这个院的产品和技术开发,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靠自己的技术,使全俄子午胎比例去年已上升到70%以上。俄罗斯的轮胎厂没有对外合资,也没有成套技术、装备引进,照样可以干上去。
此外,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行业协调工作。市场经济下的行业管理不应再沿袭部门管理的方式,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把那些干不了、干不好、本不应由政府干,但由于长期干惯了却以为是政府职能的事转给企业和协会去办;行业协会、联合会也要改革,企业不欢迎、不需要的协会都要整顿。(作者:谢惠 )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