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自媒体>自媒体>正文

汽车品牌命名幕后:车型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汽车品牌命名幕后:车型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2020-08-06 12:24:52 优视汽车

鉴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论取名我们排第二,应该没有其它国家敢称第一。古人取名从"名"至"字"再到"号",寥寥数字所表达的含义却是一层又一层。虽然现代人没有了"字"和"号"的称呼,但是"名"也颇有寓意和传承之道。

不过取名的好传统却没有使用在车身上。

究其原因,还是自主品牌没有形成自己的命名风格,外加海外品牌的影响力太强形成了"跟风效应"。曾经到现在,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纯英文、纯数字、英文+数字的命名风格都是国产车学习的榜样,譬如瑞虎7/8;领克01/02/03;WEY VV6/VV5、蔚来ES6/ES8等它们都是采用这种命名套路。

不过车型采用以上命名方式也算受众程度广,并没有不妥之处,相比与"数码化"PRO、PLUS、MAX之类的命名要合理得多。

车型"数码化"命名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也曾饱受吐槽,但是车企产品序列早已规划完成,主机厂也并未对其做出改动。如今,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对此类命名"情有独钟",只是自主品牌在这方面表现得有点突出。

那么车企是为什么会在车型"数码化"命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首先是上文提到的主机厂早已做好产品序列规划,如果改名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销量惹的"祸,车企不得已进行车型"数码化"命名。

自主品牌汽车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单车型生命力不强,它们多数在刚问世的前1-3年如日中天,可一旦有更强的对手出现或市场发生变革它们的销量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消失"。届时,车企就要寻思着如何更换这些竞争力不强的车型。

奈何这些单车型已通过1-3年的时间打出了相当高的知名度,无论是口碑和用户都已积累起来,车型的名称早已是家喻户晓,如果将其"踢"出产品序列车企前期的营销白做了不说,用户群体和知名度也将离车企而去,这都是车企不能承担的损失。

单车型"数码化"命名之前销量是不景气的,可一旦"数码化"命名之后销量将大涨,毕竟PRO、PLUS、MAX所获得的销量都可归结在一个车型里面。销量上的数据好看了,又为车企增加了营销的砝码,消费者当然更加愿意买单。然而"数码版"命名的单车和原版单车并不是一个概念,车企只是借助它的知名度而已。

反思:单车型寿命短是自主品牌车型存在的通病,归根结底还是研发实力和体系管理能力不足。因为一辆成熟的产品不会无缘无故的在生命周期内推出各种不同的版本,更多的应该是革命性的升级换代。

如果频繁有"换了马甲"的新产品推出,往小了说影响车辆保值率;往大了说车企只是为了图一时利润而忽视了车型延续性的必要和品牌溢价的提升。毕竟无法打造持续性的口碑和影响力换了再多的"马甲"也无济于事,只是新、旧之分而已。这方面自主品牌也应该向合资和豪华品牌学习。譬如雅阁、凯美瑞等车型它们已历经数代更迭但销量却不减当年,这其中的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给车命名难吗?不难,曾经奇瑞的东方之子;现在长城的哈弗大狗、欧拉白猫,长安逸动,它们都广为人知。给车命名难吗?难,难在车名得不到延续;难在因销量差就被取代;难在有朝一日它是默默的停产却没人纪念。相比于那些车名得到延续,车型得到传承的汽车在停产之时还有人纪念之时它是多么的"心寒"。

本文转自:优视汽车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购车完全指南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最新图集

更多

最新视频

更多

车型推荐

换一批

车型排行

更多

推荐阅读

联合制作

热门搜索

更多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