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正文

从一场马拉松,窥见吉利帝豪“向上”的秘密

从一场马拉松,窥见吉利帝豪“向上”的秘密
2019-10-31 12:14:51 功夫AUTO

十月,中铁西安中心一楼广场,一群男女老少聚集在这里,意气风发,不停地挥动手臂和跳动双腿,做着一系列“跑马”前的热身动作。

是的,这是“吉利帝豪向上马拉松大赛”的现场,全程高230米,一共1366个台阶。

虽然当天温度只有10℃左右,更不时的吹来萧瑟寒风。但这里的每个人,从眼神到到动作,并无表现出半点冷意,似乎都蕴含着一股精气神。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场向上马拉松虽然专业度没有公路马拉松那么高,但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精神意义却十分清晰,这就是人生的一次“向上突破”。

而对吉利帝豪来说,它在汽车行业的不断攀登,同样也是一场属于它自己的“向上马拉松”。

十年间,怀揣着“只为向上”的精神,吉利帝豪亦步亦趋地稳定维持着自身的马拉松进程,每一公里都是一种进步,每一公里也都是一个成果。

这期间,曾经名噪一时的凯越、桑塔纳、悦动……早已是日落西山,但帝豪却始终如一,保持永远“领跑半步”的优势,在一次又一次的升级换代中逐渐壮大阵营。

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表示,“10年间,吉利帝豪用不断向上的步伐证明了自己。如今,更有265万的用户打从心底认可中国品牌,认可吉利帝豪这样的产品。此后,这仍是一条必须要不断向上突破的路。”

不断向上,帝豪做了什么?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道,“马拉松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而吉利帝豪向上突破的对手,也只有自己。

在那个轿车市场强者如云的年代,比起要面对合资品牌的围追堵截,挡在吉利帝豪面前更难跨越的一道坎儿,便是如何提振消费者对帝豪品牌,甚至是中国品牌家轿的信心。

最终,帝豪家族凭借着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独具特色的产品特征,突破了诸多传统合资A级家轿的封锁,真正做到了“最懂消费者的车”。

从销量来看,帝豪家族已连续在2017年、2018年蝉联中国A级市场销量“第一军团”。

截止到2018年,吉利新帝豪单一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中国轿车历史上第3款单一车型突破百万销量的轿车。

即使在2019年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帝豪家族在前三季度依旧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其中帝豪轿车更凭借前三季度超21.58万的销量稳居中国品牌轿车销冠,帝豪GS销量月均过万,总销量超过了44万辆。

十年的发展,历经7代车型,帝豪家族已经从正面突入了国内轿车市场,为自主品牌撕开了一道进攻的缺口,肩负起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重担,实力演绎“只为向上,自胜自强”的精髓。

不断向上,帝豪还要做什么?吉利又做了什么?

对于马拉松跑者来说,在比赛途中,以往取得的成绩便如过眼云烟,而接下来的挑战,才更加考验一个人的身体水平和意志力。

虽然帝豪家族乃至于吉利品牌的“向上马拉松”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接下来,其面临的挑战将更加艰巨。

宋军坦言,帝豪家族的年销量已突破50万辆,同时吉利年销量已突破150万辆,它们未来所面对的都将是合资品牌的高手。

他补充道,虽然很多合资品牌高手的价格已经在帝豪之下,但是帝豪家族的产品力仍会持续向上。不管是在智能化、动力总成,还有整车的操控、耐久、安全这些方面,未来都将会“继续向上”。

功夫汽车认为,宋军此言背后的“信心”,便是基于CMA构架的强大技术平台和产品力的强大优势,这将赋予帝豪家族乃至于吉利品牌不断上攻的驱动力。

与此同时,在150万辆之后,吉利仍在谋划着品牌向上的宽度与广度。

从博瑞GE到领克品牌,从缤越到嘉际、从几何A到星越,一系列拥有全新技术的新产品系列,也证明吉利拥有从技术、产品等各方面全方位与国际一流车企竞争的强大实力。

接下来,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不仅帝豪家族将稳健向上,吉利品牌更有希望突破自身150万辆的“天花板”,持续成为自主品牌“向上马拉松”的领跑者。

因此,对于吉利的全年销量目标,宋军也显得自信十足。

目前,吉利1-9月份完成了销量目标的70%。而至于全年136万销量目标,宋军只用了一句著名的四句广告语来回应:使命必达。

功夫拍案

“向上”,这个简短而又充满力量感的介宾词组,与帝豪家族“不断向上”的产品理念和品牌精神相对应。

而向上马拉松所秉持的不断拼搏、不畏竞争、不断向上理念,更是吉利品牌一直保持的热情所在。

2019年的最后征程,吉利凭借“向上”的信念和精神,将朝着企业的下一个马拉松终点——136万销量目标,全力冲刺。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购车完全指南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最新图集

更多

最新视频

更多

车型推荐

换一批

车型排行

更多

推荐阅读

联合制作

热门搜索

更多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