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正文

【突发】最新规定:车企需在自燃12小时内报告调查结果

【突发】最新规定:车企需在自燃12小时内报告调查结果
2019-10-12 20:34:18 玩车教授

新能源车三宗罪:充电难、续航短、易自燃,而涉及到人生命安全的自燃更是频频发生。为此,在2019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就新能源车安全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的通知》。

通知中明文标注:有关生产者获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上发生交通碰撞、火灾等相关事故,应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调查分析结果。

与此同时,自2018年1月1日到通知印发前发生的所有火灾事故,有关生产方必须逐一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于2019年4月30日前提交分析报告。

近日,即10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度出击,发布《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报告中,明文要求新能源车生产方在得知自家产品发生自燃事故必须在12小时(重大事故6小时)内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

事实上,车辆自燃并非新能源车专属,传统燃油车也时有发生,那为何市场监管局对新能源车自燃如此重视?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去年在我国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故已达40余起,今年前8月累计也已发生20多起......

· 2019.4.22,西安一辆修理中的ES8自燃;

· 2019.4.23,杭州一辆插混荣威ei6自燃;

· 2019.4.24,武汉一辆比亚迪e5突然自燃;

· 2019.5.14,香港某停车场Model S自燃;

· 2019.5.16,上海一辆ES8冒浓烟倾向自燃;

· 2019.5.17,河北一辆星越插混SUV自燃;

.......

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频发的原因

目前,纯电动车的核心关键部分主要有电控、电池与电机三大部分,但引起电动车发生自燃现象90%的原因要归咎于电池。

据国家大数据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今年前8月国内发生的20余起新能源车起火事故,58%是因为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效应。

深究内中原因,电池之所以发生热失效导致车辆自燃主要还是因为车企与电池制造商盲目追求电池能量密度。的确,能量密度高的电池续航里程更长,可电池能量密度高对正负极材料、高电压电解液、正负极隔膜、补锂工艺、电池安全性控制结构、系统保护结构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现在大多数新能源车所用的三元锂电池,内部结构中的正负极是通过一层隔膜隔开,而且这层隔膜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损毁,隔膜损坏后,正负极在电池内部就会直接接触形成短路,进而引发热失控现象,电池温度快速上升,损坏更多的隔膜造成更多的短路,最终导致电池失控燃烧,进而漫延至整车。

其次,机械触发(碰撞、针刺)在事故中也容易因为巨大外力作用引起电池变形、破损,进而引发内部短路,像2019.4.22发生的蔚来ES8自燃事件就是因为电池包破损变形挤压电芯形成热失控自燃。

当然,排除电池因素外,车辆电压以及电控系统中一些电子机械器件、线路的老化也极度容易引起线路短路,进而引起车辆的自燃。

新能源车该如何降低自燃事故发生?

如前文所述,新能源车发生自燃原因主要在于碰撞、电池散热、系统短路以及电控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车辆在充电、碰撞、涉水等情况下发生自燃。那么该如何降低自燃事故发生呢?

现阶段,于消费者而言,降低新能源车自燃事故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定期检查车子电气化路线与设备、合理正确避免飞线给电动车充电、掌握充电时长,防止频繁过度充放电以及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停防电动车辆等等。

当然,降低新能源车产品自燃几率,最本质的还是要回归到车企本身,一方面企业要能够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规定要求去生产产品;其次,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每台出厂的车辆能够达到合乎技术标准。

另一厢,电池制造商不盲目追求能够带来长续航里程的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电池,建立成熟的电池生产与研发技术,新能源车企对涉及电池安全的电池材料、安全性控制结构、系统保护结构、电池管理冷却系统等加以优化。

书归正传,随着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态度也由以往的排斥转为接受,但即便如此,如何解决安全、成本、电池回收依然是摆在新能源车面前的三道难关。

国家市场监管局的出手,既能对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规范,又能加强新能源车企对产品的品控管理,不断促进新能源车走向技术与质量比拼的新时代,不可不谓一举两得。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购车完全指南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最新图集

更多

最新视频

更多

车型推荐

换一批

车型排行

更多

推荐阅读

联合制作

热门搜索

更多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