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造假骗补行为?

2016年02月01日10:15   轮语汇  作者:周磊   我有话说

  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行核查,即严查电动汽车推广的骗补行为。应该来讲,这一举措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很早以前我就曾在撰写的相关文章中提到过,不少传统车企搞新能源汽车的初衷其实不是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而是为了获得国家的相应补贴,以反补在传统动力汽车领域的发展。

  现在四部委出台严查新能源汽车的骗补行为,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举措呢?在我看来,如果从所谓的道义的角度,车企“骗”的举措,确实不对,应该受到查处;但是,如果从逐利的角度,则车企这样的举措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作为企业,盈利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对于车企而言,在过去几年用来自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来助力其传统动力汽车的发展,也无可厚非。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取得的成绩,主要是政府推动的,所谓的市场需求其实仍在“政策市”的范畴。试想,如果没有新能源汽车补贴,如果没有各地的限行限购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网开一面,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准、高昂售价以及不足的配套设施,又会有多少消费者会为新能源汽车买单?

  来自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海关和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7.4万辆,对应的上牌量累计仅10.8万辆。从这组数据,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两者之间近7万辆的数据差在哪去了,还应该关注的是,其一,17.4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的比例还是相当低;其二,在已经上牌的10.8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多少是政府采购?又有多少是因为限行限购对新能源汽车网开一面的原因销售出去的?如果除出这两大因素,真正由普通消费者自愿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又会有多少辆?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是目前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另一方面则是相对低迷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国家出台了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向下调整的规定,但相信对于即使获得了相应补贴,但售价仍高于传统动力汽车的新能源汽车,能主动愿意为其掏“银子”的消费者不多。

  因此,至少从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规模的市场需求,而从中短期来看,这个市场需求的拓展也并不会十分理想。在这种市场需求并不旺盛的情况之下,让车企将相当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放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营销领域,从市场需求导向,这种投放和产出将明显不会正常的投入,显然是不科学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推广之所以遭遇骗补,一是国家大力扶持,补贴金额巨大;二是国家在推广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制度机制仍不完善,相关企业钻了政策的空子。在基于前面分析的前提下,对于这种分析我也是赞同的。试想,车企能够在满足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下,就能获得巨额的金额补贴,哪个车企不想来投这个机?

  我始终认为,目前我们的行业管理部门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外行管内行,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让众多中国股民亏损巨大的中国股市,其出现的相关监管问题。同样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果政府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分了解,一是可能不会这么急于大力度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二是可能不会出现上述所谓的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我认为,相关部门在严查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的同时,更应该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多吸纳一些行业人士充实管理队伍。作为行业管理者,只有比行业人士更为专业,其出台的相应政策、举措等才会更显成熟和完善,才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和稳健发展。

  因此,出现新能源汽车造假骗补行为,不是车企一方的错,相关门也难辞其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