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趁人之危没什么不好 大众危机就是机会

2015年12月14日09:28   轮语汇  作者:黄嘉刚   我有话说

  2015年马上就要成为过去,而伴随着2015年的过去,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也宣告收官。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里,汽车圈子里围绕着大众汽车爆发的各种新闻事件可以说是此起彼伏。而随着一个又一个危机的到来,大众集团也在2015年遭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关危机和财政危机。而一向傲慢的大众集团也终于在全球舆论和巨额罚款面前放下了架子,又是补贴美国消费者又是道歉之类的。

大众

  而在12月1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更名公告,自2015年12月7日起,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这也使得上汽集团在年初制定的整合上汽集团合资品牌企业名称的工作得以最终落实。在今年年初当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开展此项工作之后曾有媒体表示,更名工作遭到了大众集团的强烈反对,随后之后上海通用完成了更名。而在接近年关时上海大众的突然更名,虽说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排放门事件,但是却可以明显看到大众集团的姿态正在放低。

  那么,为什么大众汽车的态度会转变如此之快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大众现在正在面临的危机到底有多大。

  首先,在美国市场,大众有可能会因为排放造假事件而面临约180亿美元的罚款。同时,全球十余个国家宣布开启对大众柴油发动机排放造假时间的调查。而韩国首先开出了1270万美元的罚单,同时要求大众召回已经售出的造假车辆,这也是韩国有史以来针对汽车行业开出的最大罚单。这也就意味着,大众的排放造假门到现在其实仅仅是开始,一旦大众在其他国家的排放造假事件被确认,那么大众将面临巨额的罚款以及无数的诉讼。而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惩罚措施,大众汽车在今年十月就已经拿出了67亿欧元用于召回和修复目前的造假车辆,以此争取获得各国的宽大处理。而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罚款以及诉讼,大众汽车也在12月向欧洲十三个银行贷款200亿欧元用于应对。根据摩根大通的分析师预计,大众这一次的排放丑闻耗费的成本预计将在200亿-780亿欧元之间,而瑞银的分析师也认为大众在全球面临的罚款将达到350亿欧元。

  另外一方面,在爆发了排放丑闻之后,大众集团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也大幅度的下滑。今年十一月仅在北美市场就下滑高达25%。而大众的信用评级也被标普连续两次下调为BBB+,并保持负面展望,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大众集团将面临着更为困难的融资局面。此前向欧洲十三家银行所贷款的200亿欧元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息大众很有可能难以如期归还。为此,大众集团也做出了出售兰博基尼、宾利以及杜卡迪三个品牌的相关预案,一旦出现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大众将出售这三个品牌以应对财政危机。与此同时,大众的高管层也开始集体减薪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财政危机。

  不过,在这一次的危机当中,大众集团还有一个可以依托的对象,由于爆发排放门事件的动力为柴油动力,所以大众集团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并没有受到影响。而同时中国市场也是大众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根据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的财报显示,在2015年1-6月,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利润按照《权益法》折合27.44欧元,保守估计在2015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至少可以收获五十亿欧元以上的利润。除此之外,大众品牌在海外市场所遭遇到的品牌信任危机在中国市场并未出现,虽然此前也有烧机油、DSG故障、正时链条跳齿、速腾断轴等等一系列负面新闻缠身,但是大众品牌的德系车影响力和比同级车高半个档次的定位让大众品牌销量在数年内并不会因此而降低。在各种原因的推动下,中国消费者依旧会以饱满的热情推动大众在中国市场业务的拓展。所以毫无疑问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大众走出排放门危机的关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众集团所面临的危机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关键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了。

  很简单,在中国现行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下,大众汽车要在中国市场迎来品牌销量的增长,就不得不倚仗于中国两家汽车集团一汽和上汽的鼎力协助。一直以来,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合资道路上,虽然合资企业归属于中方,但是大众自始至终都扮演着强势的一面。并且利用其产品的投放权在两家汽车企业之间造成互相博弈的效果,自己坐收渔利。所以我们也看到,自从一汽大众成立之后,大众就再也没有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做出过更多技术上的支持。甚至在2012年左右还有德国媒体报道称大众要起诉一汽抄袭其发动机变速箱专利,虽然这事最后不了了之,但是笔者相信以大众的做派来看这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

  不过,随着排放门危机的到来,转机也随之到来。这一点从上海大众到上汽大众的一字之差就可以窥得一斑。既然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大众集团走出困境的关键,那么为何我们的汽车企业就一定要做白求恩同志式的共产主义战士呢?现在的中国市场能够提供的利润就是合资双方博弈的资本,依笔者看来,倒不如趁此机会和大众好好坐下来聊一聊技术平台反哺本土品牌的那些事。

  上一次谈到大众集团技术支持本土品牌的事已经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了,而那一次的谈判的前提同样也是市场容量巨大的中国市场。在这样的前提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市场换技术可以说是非常成功,至少弄来了奥迪100的平台,同时还让大众免费给做了一个奥迪100平台和克莱斯勒488发动机的匹配。不过随着合资公司的建立,市场换技术成为了空话,同时中国的本土汽车产业也由此进入了最黑暗的二十年。所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们的汽车企业还真没有这个机会能和大众好好谈一谈技术转让的这些个问题。现在好了,中国汽车市场又成为了大众的救命稻草,那么相关的平台技术,动力总成技术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跟合资方的自有品牌共享一下呢?

  更进一步来说,双方的合资是不是也可以从最基础的生产层面上升到研发层面呢?比如上汽和通用的合作、东风和日产的合作就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范本。实事求是的讲,虽然最近几年来大众品牌的质量已经是那么的不堪,但是在关键性的技术构成以及体系建设方面还是足够中国的汽车企业好好学习学习的。而相比于上汽,笔者倒是觉得一汽更需要在这方面汲取更多源自于大众的技术支持。

  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认知里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并非是君子所为。但是在现在的商业社会里,在两大集团之间的博弈中,趁人之危并不见得是一件多么令人不齿的事情。换个说法就是把握住机会,或者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关键就看咱们的两家特大型汽车企业怎么去理解和把握这个机会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大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