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滴滴被起诉 150万司机的出路在哪里?

2015年11月30日14:47   轮语汇  作者:张志勇   我有话说

  日前,许多网站都援引来自北京晨报的一则报道内容。该报道表示,快车司机在受到城管执法局的罚款处罚之后,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告到了法院。北京小桔科技其实就是滴滴打车软件的运营公司。

滴滴

  事情原委

  据媒体报道称,事件的原委是:滴滴快车司机杨先生在大兴经营快车生意时,被大兴城管执法局认定为非法经营,罚款3000元。杨先生认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欺诈行为诱骗其加盟该公司,收取管理费却无法保证其属于合法经营,并遭受行政罚款,损害其合法权益,故诉至法院,要求小桔公司赔偿其所受的行政罚款3000元,并由小桔公司指定对杨先生经营行为进行管理的北京京北路通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就上述赔偿承担连带责任。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杨先生之所以要告小桔科技,主要的原因就是,杨先生认为,在2015年6月其通过上传汽车照片及个人相关证件,经小桔公司审核通过,成功注册成为一名滴滴快车司机后,小桔公司承诺杨先生作为快车司机,属于合法经营,并指定由汽车租赁公司对杨先生的经营行为进行管理。

  然而2015年8月29日,当杨先生通过滴滴快车软件派单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附近接单时,却因没有相关经营证照,被北京市大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执法人员当场查处,执法人员扣押了杨先生的轿车,并作出了罚款3000元的处罚决定。

  杨先生认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既然同意其加盟挂靠在其公司经营客运服务,并收取管理费,就应当保证其的经营行为属于合法经营行为。小桔公司未能就滴滴快车取得合法的行政经营许可,导致杨先生遭受行政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应当由小桔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北京京北路通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作为小桔公司委派的管理公司,也应当就杨先生所遭受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营运资质的难题

  滴滴快的通过快车、专车等互联网+的服务形式,引发了政府部门、传统出租公司、传统出租司机、私家车主、快车服务者等利益主体就这种快车服务形式是否合法,引发了高度的争论。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截至11月9日24时,通过国务院法制办网站、交通运输部网站、电子邮件、信函、电话和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共收到社会公众反馈意见6457件。

  有媒体援引全程参与专车改革方案制定的交通运输部相关专家透露,目前交通部正组织专家根据意见统计情况进行修改,主要关注点包括:专车平台是否需要经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批、专车司机是否要跟平台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专车是否安装计价器等问题。上述专家表示,修改后方案会继续上报国务院审批,如果审批顺利预计2016年1月1日就能正式实施,如果要求继续修改,那么实施时间就会推迟。

  不过,要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保证介入平台的驾驶员具有合法从业资格,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变的规定。

  从数据统计看,有关专车运营属性是否登记为营运车辆的问题,846条中有379条(占45%)意见反对,440条(占52%)意见支持。对于专车司机是否要取得从业资格证,126条(占61%)认为应取得从业资格证,66条(占32%)认为不需要。

  而杨先生之所以将小桔科技告到法院,恰恰是快车出租司机与网络平台运营公司之间在过去所没有涉及到的重要问题。

  何去何从

  滴滴快的等网络预约出租公司平台都面临一个非常大的两难尴尬:如果这些平台要求入驻自己平台的司机必须具有从业资格,甚至具有营运资质,那么滴滴快的这些公司由于没有大量的出租车辆与出租司机做储备,必然失掉大量的预约司机和车辆,从而支持滴滴快的发展的基础就将坍塌。

  但是,如果滴滴快的继续沿用过去的介入规则,不要接入平台的司机提供从业资质或者营运资质的话,那么在相关政府部门宣布没有从业资质以及没有营运资质的司机的网络预约出租违规之后,滴滴快的就会面临被大量司机告到法院的窘境。

  2015年6月,滴滴快的董事长兼CEO程维曾经发表至股东信,披露了滴滴快的近期运营数据。

  根据媒体的报道,程维在信中提到:“我们的每日出租车出行次数达到300万次,占中国出租车召车市场99%的份额。在中国的360余座城市,已有150万名司机加入我们,而中国的出租车司机总人数约为200万”。

  这里有一个数据很重要,就是滴滴快的拥有150万名司机。这些司机大部分都应该不具有营运资质和从业人员资质。

  现在看来,曾经引以为傲的这些数据,将成为滴滴快的公司的巨大烦恼:如果继续运营,可能被司机告到法庭?如果不继续运营,这些司机大量流失,滴滴快的业务何以为继?

  也许,滴滴快的还有第三条道路。而这也一切也需要等到相关部门的政策成为正式政策出台之后,才会真正见分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滴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