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大众只是一面镜子 整个行业陷入思考

2015年11月18日10:17   轮语汇  作者:张志勇   我有话说

  大众汽车尾气门事件越来越成为这个世界汽车产业的共同问题。在这个事件爆发之后,感受到巨大压力的不仅仅是大众汽车一家汽车公司,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开始感受到压力,特别是欧洲的汽车企业。

大众汽车大众汽车

  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11月11日宣布,将扩大对汽车尾气的调查范围,对23个德国及外国汽车品牌进行尾气排放测试,总计将涉及50多款车型,原因是怀疑这些车型的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排放超标。

  德国有媒体就评论说,目前来看,这已经不是大众汽车的危机,恐怕不达标的汽车品牌将不仅仅是大众旗下的品牌。

  如果是一个行业出现问题,而不是一个企业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社会都需要陷入思考: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有观点认为,美国监管部门可能早就知道大众尾气造假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却在今年9月把问题提出来?特别是,丰田公司曾经在2009年因为美国相关部门的不公正调查而遭遇重大市场挫折,丰田被指控的问题在随后的调查中证明并不成立。

  丰田遭受到的不公正调查也让美国的相关部门的诚信被打上了问号。

  现在尾气造假问题的可能存在的普遍性,让大众对当前汽车行业的监管机制产生了疑虑。如此大规模的尾气造假,为什么直到现在才被披露出来。

  或许,相关部门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对于尾气排放的要求,脱离了当前技术领域所能够达到的实际水平。技术有时候并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够根据美好的主观设想就能够实现突破,如果技术被要求得过高,造假的冲动就会产生。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曾经刊登一篇文章《“大众造假门”:作弊竞赛的必然结局》,以更加新鲜的角度分析大众造假事件背后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斯密承认人具有利己本性,主张“对每个人而言,只要他不触犯法律,都应该享有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利己行为促进了竞争,产生了需求的动力。但是毫无限制的利己与自私必然造成道德破坏甚至践踏法律的局面。

  而维护社会道德、坚守法律规范,不仅仅是通过教育要求每一个人在利己的同时不能触碰法律与道德的底线,相关部门的监督与处罚则是保护整个社会有序竞争的最后保证。

  每一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每一个企业同样要追求自己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每一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触碰道德与法律底线的冲动。

  对此,有关监督机构与相关的监督机制就成为最后的道德与法律守护者。

  今天大众造假门已经不是一个个案,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被质疑是否存在诚信问题,已经说明企业的诚信是多么脆弱。美国通用汽车此前被披露出来的点火开关故障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这件案件最令人吃惊的是,为什么通用汽车会将这个问题隐藏了10多年而不被监管机构所知晓?以至于这样的故障问题造成了47起车祸和13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这难道只是通用汽车隐瞒不报的问题吗?美国的监管部门就不需要检讨一下自己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大众 丰田 大众汽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