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清醒的和不清醒的 谁更多

2015年09月15日15:39   轮语汇  作者:贾可   我有话说

  导语:为什么中国人做事总是有点义和拳色彩?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

  昨天在法兰克福机场下飞机,惊见一位记者前辈坐着轮椅出关。原来以为是偶发事件,他却告诉我,这是几年来一直坚持长跑的结果。跑着跑着,把自己当成了运动员,先5公里,后10公里,然后半马,甚至开始憧憬全马。我暗问,那好了后还跑吗?他晃着咔咔咔响的膝盖笑答,否。

  这些年来,我不知道其他行当,至少在中国汽车界,跑步这事已经是相当时髦,各种跑,各种赛事,层出不穷,不仅仅把它搞成营销事件,很多人发自内心的乐此不疲。这实际上是我一直纳闷的事情。体育锻炼很多,为什么就这个变成了风潮?当然,最近还有爬楼梯运动,这些单项运动,实际上,都不是那么健康的,但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这个事情?

  说了这么一大段,除了提醒我们的诸位汽车界好友要修正一下自己的健身计划外,还让我反思,为什么中国人做事总是有点义和拳色彩?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

  这里就要说到我昨天下了飞机后读到的两篇网上报道,两个标题都让我惊着了。一个是《李刚:现在的红旗已经比奔驰宝马要强了》,一个是《陈卫:明年力帆无人驾驶自动配送新能源电池》,他们都有着当年放卫星的感觉。

  李刚老人家是《汽车商业评论》的好朋友,但是作为一汽的老厂长,我想,他不大可能说这样的话,虽然原文里有这样的话——“现在的红旗比过去的红旗不知道好多少了。同时它现在的水平已经比奔驰、宝马还要强”。

  整个文章的本意就是自主品牌已经比以往提升很多,大家包括媒体要关心自主品牌。这种判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说到红旗比奔驰和宝马还要强,我在想如果他老人家说了这个话,那一定是有上下文的。

  我的同事打电话找李老核实了一下,他只是提到某些性能红旗甚至比奔驰、宝马强,其他方面也在接近,但把这句话拿出来当标题就有点耸人听闻了。这是当下媒体竞争的一种策略,一时很难改变。但,无论如何,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那么要奔向哪里,就会成为笑话。

  这一点,在力帆那篇报道中也完全显露无疑。“无人驾驶”、“自动配送”、“新能源电池”,种种当下汽车界的热词在这个标题里体现了三个,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它是标题党呢?

  结果看了文章,发现力帆这个接班人、59岁的陈卫果然说了这些话。根据报道,比如陈卫用了“疯狂”一词来描述自己的企业,“力帆比较疯狂,我们的产能计划是30万,建了一个60亿瓦时的电池厂,在国内只有比亚迪有同样的水平”;“我们后面都是通过无人驾驶自动配送,根据你的需求,把电池送到你那去”……

  我只能以晕来形容。6月份,尹明善刚确定陈卫和45岁的尚游为接班人。8月份,尚游就称病离职,个中缘由不得而知,但不看好自己在这个企业的未来应该是原因之一,确实,有陈卫这样的大话在前,很多人估计就要往后退了。

  但是陈卫能坚持多久,我也不确定。前段时间力帆股份募集了大约52亿元搞新能源汽车,其中有3亿元是买陈的车联网公司无限绿洲,以用于力帆新能源汽车的信息系统。这算不算他的解套手段?

  还有,力帆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积累到底如何?前几年,力帆在上海搞新能源汽车项目,原来以为能够有技术积累,结果却发现似乎技术积累是次要的。这也就让我怀疑,现在融了一大笔钱来造电池、电机、电控、变速器等等,是不是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不想再分析力帆的所谓新的换电商业模式,只是,5到10年,在全国建500个换电的能源站,究竟能解决多大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的媒体同行在将这些人的这些话报道出来的同时是否相信这些话,估计也就是姑且听之吧。

  这几天,我听的最清醒的话就是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天津论坛上所言:一是中国汽车公司需要加强联合、抵御风险、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一是,做中国的一流汽车企业不一定能生存得下去,因为汽车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竞争,必须要做世界一流企业。

  这是大大的实话。有人对于中国车企联合嗤之以鼻,认为是胡言乱语。我坚定地认为,如果说以往联合不可能的话,那么未来联合真的是必由之路。当然,这种联合并不是指合并。至于要做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这不仅是梦想,而且是现实,我认为,这是中国汽车人必须要明白的事情。

  我们的汽车企业能够做到吗?这里就有了今天的最后一个话题——国企改革。据我的了解,现在很多国企里,领导不敢对下属严厉了,否则动不动就要举报,即使没事但走一个流程就让人够呛;还有“三重一大”的事情,先要党委决定,然后再董事会或执委会决定,这种制度虽看起来很好恨严谨,但恐怕实际运作起来,难以让国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同其他类型企业竞争。

  我想引用去年我采访清华大学李显君教授的一段话结尾:要想实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国资委和组织部必须在管物、管人上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如果政府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不改变,相关的制度不做调整,不管如何混合、引进多少股东,国有资本主导下的国有企业仍然不会有新的起色。

  今天文章的标题是,清醒的和不清醒的,谁更多?我也不大清楚,但怎么总觉得不清醒的居多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