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补贴2020或取消 国内企业拿什么竞争

2015年08月19日17:15   轮语汇  作者:电车汇   我有话说

  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爆发性增长的消息不绝于耳。但在笔者看来,在爆发性增长的背后,多数企业、行业人,关注利润太多,关注业绩太多;而真正关注产业的发展,企业的成长,甚至技术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放开,不少企业打起了“造车”的主意,除了“蓄谋”已久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外,不少行业外的上市公司,都启动了针对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并购与布局。而当初工信部放开新能源车生产准入机制,是为了激活电动汽车市场,但绝不是敞开口子,随随便便都能造电动汽车。

  伴随着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近日在“互联网汽车交通”高峰论坛上“2020年取消补贴”的预言,类似“‘砖家’释意电动汽车未来的”的文章层出不穷。而欧阳明高也指出,“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十三五’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目前已经通过国家科技专家组的总体战略规划布局。”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对于纯电动车的补贴极有可能在2020年被取消,届时纯电动车将以完全市场化的身份加入到与传统车辆的竞争当中。

  有相关文章提出,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目标是:如果到2020年取消补贴,纯电动车可与燃油车竞争。于是乎,笔者深吸一口气吐槽:“除了近年来商用车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推广成绩外,面对内忧外患,国内的新能源乘用车拿什么竞争呢?

  电池企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电池、电机、电控——俗称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相关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不过,目前,除了电机及电控技术,国内还有一些企业可以与国外同场竞技外,过剩产能依旧不少;如此推理,更不用提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因6-8米纯电动中巴泛滥的动力电池企业了。

  在笔者看来,多数国内“三电”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其中,在电池企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试验室主任王子冬对媒体指出,动力电池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技术。目前,中国电池研究和生产企业众多,但总体实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规模效益。全球锂离子电池企业前4强分别是三星SDI、松下、LG化学和索尼。三星SDI一家企业的产销量几乎相当于中国前10强的总和。

  而就在近日,有关LG,三星等韩国企业接连进入大众、长安等采购系统的消息也层出不穷,伴随着LG化学动力电池工厂在南京的投产,2016年,成组价格1元/WH的LG三元电池登陆国内市场,想必国内锂电池企业要哭了吧!

  一位来自深圳某动力电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多半电池企业都在做最后的冲刺,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了补贴退坡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讲到这里,笔者不禁发问:“2015年补贴退坡后,你们肿么生存呢?”

  截至目前,除比亚迪之外,国内唯一通过并购,获得电池技术提升的企业,只有浙江万向一家公司。而当磷酸铁锂电池,无法满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中提出的:“至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2元/瓦时,循环寿命稳定达到2000次或10年以上”的目标时,盲目发展三元材料电池将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也许是数以万计的产能淘汰,也许更大程度的产能浪费,也许是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

  补贴没了,拿什么竞争?

  前些年,国家鼓励发展电动汽车,结果各种大中小企业“一哄而上”,都去造电动汽车,造成核心竞争力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

  笔者认为,国家提供高补贴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但目前来看,效果很不理想,说明问题不是出在资金上。“之前新能源补贴过高,让很多企业丧失了踏实钻研之心。政府应该更多地去鼓励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淘汰浑水摸鱼的企业。”有行业人士直言。

  不过,尽管问题重重,但业内人士依旧对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至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95530辆,销售89549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6倍。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更是取得了同比增长3.3倍的佳绩。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示范阶段向增长阶段发展,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近日指出。而欧阳明高也预测,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产业规模上达到世界第一。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从我国新能源车销售区域来看,核心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限购的一二线城市,乘联会方面统计,这个占比达到了67%。

  事实上,早在补贴退坡伊始,笔者即指出,不少外资企业,已通过其在国内的合资公司,成功进入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目录;可获得中央及地方财政的补贴和免税。伴随着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混合动力、插电式车型的持续推出,单纯依托补贴,发展纯电动车型的自主品牌,还有几家可以借助政策继续hold住市场呢?

  正视技术、市场差距

  笔者认为,电动车要与传统燃油车辆展开竞争,根本还是要归结到价格和技术上来。排除近年来,6-8米纯电动中巴在市场的疯狂,面向未来应用,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坚持发展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技术,都成为了一个阶段内,降低企业平均油耗,延续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必然选择。因此,依托自主品牌车企业目前尚可的电机、电控技术,构建其与变速箱的完美匹配,将成为缩短与国外技术差距的当务之急。

  而以目前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如果不算补贴,一辆小型的纯电动车售价可以达到一辆中高级燃油车的售价,仅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具备竞争力。一旦取消补贴,纯电动车要降低价格就只有形成产业化的发展规模,但是产业化的发展又必须有足够的市场销量进行支撑,在里程焦虑没有得到切实的改变之前,市场销量又难以上升到足够支撑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再把这个时间锁定在2020年的话,那么纯电动车产业基本就是必死无疑了。

  “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十三五’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中,目前已经通过国家科技专家组的总体战略规划布局。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为实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提供技术支撑。”欧阳明高称。

  在他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了三步。“第一步是产业的酝酿期,从2008年开始的500辆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的服务领域各种新能源汽车车型的示范。第二步是产业的导入期,新能源客车、小型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投入市场,目前电动汽车的销量占到我们汽车总销量的1%左右,2015年底有望达到20万辆左右。第三步是成长期,希望在2020年左右全新结构的轻量化纯电动轿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化电动汽车会先后进入产业化阶段。”

  然而,在谈到国际汽车智能化技术现状与国内的差距时,欧阳明高指出,国际上智能汽车发展迅猛,汽车厂商的自动驾驶技术都会在2020年前后基本就绪。而中国在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的规划、政策和测试规范等方面与国际上仍有很大差距。“‘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开发,尽快实现中国自主的智能驾驶汽车平台技术,应对国际上汽车技术的新一轮竞争”。

  欧阳明高透露,2020年的目标是开发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平台技术,电动汽车智能化水平达到SAE三级,就是在高速公路可以无人驾驶,要实现百量级电动自动驾驶汽车、千辆级智能驾驶辅助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自 国际金融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