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要不要回归原点看今天中国汽车产业

2015年07月23日10:23   轮语汇  作者:蓝畔   我有话说

  合资31年,中国汽车产业是否达到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是合资本身的问题还是个别企业自己不够努力,最终失去了合资的机会?如果达到了,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哪里?为什么中国品牌(也叫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一度连续下跌?

  合资是不是中国汽车产业唯一的成功路径?如果不是,为什么“守身如玉”坚持了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自诩为“纯自主”的企业,最终还是走上了合资的道路?如果说不是,为什么某某品牌还有某某品牌,咬紧牙关坚持到现在,还是在自己擅长的细分市场风生水起,让跨国公司竖起了大姆指?

  市场换技术到底换没换来?这个话题一次次掀起舆论的波澜,似乎至今没有答案。如果说没有换来,笔者了解到,某企业合资之初就开始有计划地培养研发人员,多年以后通过合资这座桥梁已经具备了整车开发能力。比整车表现还要好,中国自主的零部件企业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巨人集团,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轮辋、车灯、模具、车箱、玻璃……如果说换来了,为什么个别企业仍然躺在舒服的合资“沙发椅”上过日子。

  “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也是产业热议的一个话题,大而不强大的意义何在?强而不大,既然“小”可以强,何必将其“拉宽抻长”?追踪企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有的企业并入到大集团之后,反而束缚住了手脚,经营每况愈下,自己没有发展起来也成了集团的负担;而另有企业,并入集团之后枯枝抽新芽,既借用了优势资源又发挥了自己的强项,应验了“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俗语。

  中国企业一定要彻底摈弃“快餐文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看三步走一步,甚至看十步走一步?可是,假如强调“慢发展”,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的情形:个别企业的经理层不思进取,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解释一直在“打基础”,是在为继任者铺平前进的道路……

  纵观今天汽车市场,产品越来越多,堪称经典的却越来越少,恰恰如汽车媒介,文章越来越多,像“有话就说”等这样有梭有角、拥有自己独到见解、代表一家之言的却少之又少……

  今年7月,恰是中国汽车产业诞生62周年,我们有没有必要问一问那个时候创业的目的是什么?实现了没有?实现了多少?而那种创业精神,那种自主的骨气,是否仍在坚持?走向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哪一条都有成功者也有输得很惨的失败者。在笔者看来,合资、自主包括独资,每一种模式皆利弊共存,最重要的是看行路的人,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要不要一味地做大?小的做不好大了又能怎样?!全球汽车市场,即使强强联合也有失败的案例,面临着文化阻碍、天时地利、“血型合不合”等诸多问题。人,是第一要素,怎么样能够将最适合的人放到最恰当的位置,尤其管理者?而企业架构,什么样的架构有助于打造百年老店?

  中国汽车产业诞生62年、合资31年的今天,汽车已经步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国也成为了轮子上的国家,可喜;2000多万辆的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品牌仅37%左右的市场份额,可忧;许多核心技术我们没有,可叹;几十年发展进步,崛起了一批中国的具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拉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可赞……我们的目标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在笔者看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原点”是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品牌 汽车产业 自主品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