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车市惨淡车企和媒体需要同舟共济

2015年07月01日11:51   轮语汇  作者:张毅   我有话说

  昨天下午和一家汽车经销商朋友喝茶。他告诉我,今年车市之惨淡,是近10年最严重的一年。他所代理的几个汽车品牌,除了个别品牌还有钱可赚,其余都亏的一塌糊涂。其中某合资品牌一家4S店,上半年就亏了300万。他担心如果继续下去,今年年底将会出现一波4S店倒闭和退网潮。

  汽车厂家的日子也不好过。自4月开始,许多汽车厂家迫于销售压力,纷纷下调了产品指导价,谓之官降。不少汽车厂家下调了产销目标,削减产量。一些汽车厂家周末不再加班、三班改两班,两班改单班。尽管如此,一些汽车品牌的产品除了经销商的库存高企,工厂的库存也十分惊人。

  负面报道明显增多

  由于销量下降、库存高企、效益下滑,汽车厂家开始缩减支出,对媒体的广告投放也卡的越来越紧。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后果之一,就是黑车企和品牌的报道愈来愈多。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媒体关于汽车厂家和产品的负面报道明显增多,其中不少报道带有明显的商业目的。中枪的车企既有跨国汽车集团、也有合资车企和自主品牌车企。

  一些报道以点带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些报道纯属鸡蛋里边挑骨头,就是要搞你,既不客观也不公正;一些报道用不实统计数据,玩弄数字游戏,唱衰车企和品牌;还有一些报道则是在谣言的基础上进行所谓分析解读,误导市场和消费者;更有甚者,个别汽车媒体帮助某些品牌抹黑竞争对手,实在有些下三滥的味道。

  这些负面报道源自一些传统媒体,也有网络媒体,还有所谓新媒体和自媒体。

  凡此种种,一些汽车媒体的歪曲报道和所谓分析解读,对一些汽车厂家和品牌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进一步打击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对当前惨淡车市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其中个别负面报道已经涉嫌新闻敲诈,正在步向犯罪的深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汽车厂家和汽车媒体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没有汽车厂家的广告投放,许多汽车媒体生存都是问题。

  一些汽车媒体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大肆唱衰汽车厂家和品牌,严重打击消费者的信心,已经影响到某些汽车品牌的正常销量。试问,如果汽车厂家销量和效益大幅下降,哪里还有钱投放广告?你还能活下去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当此时局艰辛、车市惨淡之际,汽车媒体应该与汽车厂家同舟共济,共度时艰。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国内汽车市场,稳定消费者的信心,而不是制造恐怖情绪,打击消费者的信心。

  汽车厂家和品牌不是不可以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必须真实、客观、公正,是善意的批评、建设性的批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厂家改进工作。这样的批评报道,厂家会感谢你的。

  对于汽车品质和质量的批评,也要实事求是。汽车作为一个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工产品,在其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个别产品存在瑕疵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只是个别现象,通过更换零部件甚至换车,都是可以解决的。即使成批量发现问题,也可以用召回加以解决。对类似问题,媒体没必要故意放大个别现象,并大肆渲染。

  但是,如果有厂家和经销商故意隐瞒问题、欺瞒消费,媒体则可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汽车媒体也要洗牌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国内车市出现井喷行情以来,十几年间,车市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过几次低迷行情。这是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度过暂时困难,经过调整,国内车市还会继续健康发展。

  有分析认为此次车市惨淡,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供过于求。汽车厂家和品牌、汽车经销商都面临着重新洗牌和优胜劣汰。一些竞争力弱的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将可能出局。

  国内汽车媒体也面临着一场大洗牌,一些影响力小、价值不大的将被淘汰出局,刚刚兴起的汽车自媒体也一样。

  一些平面媒体和门户网站的汽车版或汽车频道,过去每年的汽车广告就有好几个亿。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也是一种泡沫。昔日躺着都能赚钱大把数票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后将进入新常。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