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车企该对“救救孩子”做些什么

2015年06月19日15:40   轮语汇  作者:布衣侯   我有话说

  近日一则“倡议对拐卖儿童罪犯判死刑”的微信火爆了朋友圈,占绝大多数的转发者同意“判死”。

  坚持剥夺某一特定人群的生命,这并非源于公众的冷血,恰恰相反,是基于对孩子的热爱——“幼吾幼及人之幼”,在执行了长达近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没有什么比伤害儿童更能引起公愤。打击拐卖儿童的罪犯,堪称“同仇敌忾”。

  保证孩子的安全,这是当今维系中国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然而必须看到: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不仅来源于外界,不仅限于拐卖,危险更可能就在孩子的身边,家长们的疏忽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在汽车走入中国家庭10余年后,对孩子生命威胁的因素更多了一项:交通事故。而这类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悲剧,相当一部分正是因为家长对于孩子安全保护方面常识的欠缺。如何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安全驾驶观、了解更多的儿童保护常识、在车辆安全配置上能更体贴周到的想到儿童,这是每一个车企都应严肃考虑的问题。

  5月25下午2点半,一辆北京牌照的奥迪Q5,在途经杭金衢高速往杭州方向35公里(过杨汛桥收费站1公里左右)路段时,前方一辆大众朗逸突然减速,奥迪与前车追尾,尽管车损不大,但可悲的是车内6个月的幼儿却被严重撞上失去了生命——之所以产生这一悲剧,恰恰因为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母亲虽然系好了安全带,但怀里抱着的孩子却没有。

  在国外,学龄前儿童、特别是不满两周岁儿童乘车出行,必须系好安全带坐在后座的儿童座椅上 ,这是依靠法律严格监督的。但在中国,有儿童乘坐的车辆是否配备、使用安全座椅,几乎全要靠家长或监护人自觉,法律方面的缺失及执法方面的不严格是悲剧发生的最根本因素。

  其次,是厂家对于车主安全教育方面的漠视。即使在今天,在夏季暴雨每每让大都市的通衢要道成为河泽之际,依然有那么多的厂家在炫自己产品如何可靠、“无惧风雨”,却对积水有可能造成车内人员危险后如何逃生不置一词,这样的宣传已经代表了其态度。有这样思路的厂家,还能指望他们对车主安全意识的提高做何帮助么?!

  套用伟人的一句话说,中国行车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教育车主”。以杭州这次幼童死亡的悲剧为例,如果有更多厂家能支持“儿童安全出行常识讲座”类的活动开展,让儿童出行的安全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家长心中,就可以大大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厂家是否在行动?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最早发明三点预紧式安全带和儿童座椅的沃尔沃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近二十年时间里,就一直没有忽视为提高公众安全意识所做的公益活动。但遗憾的是,针对最应保护的儿童,除标致雪铁龙集团携手妇联打造的“儿童出行安全宣教工程”外,国内罕见大的汽车集团对这一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动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成年人都是从儿童成长起来的,从这一点说,儿童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更要持之以恒。“儿童出行安全宣教工程”就是一项长期规划,这个计划期待更多的中国家庭、期待全社会参与,从小培养儿童安全出行的习惯,并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这个计划从2014年实施,今年已进入第二年。据了解本年度重点项目的 “百校联动”已经在6月正式启动,计划在长春、唐山、昆明等15个二线城市中陆续深入开展线下课堂。预期线下课堂的直接受益人群达到150,000人,含多种数字新媒体形式的“线上教室”的内容传播将惠及1,580,000人。如果这个计划顺利进行,将惠及千万个家庭。

  爱心代替不了科学,当汽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时,10公斤重的小孩产生的冲击力可能超过400公斤,换而言之,在高速上发生意外,巨大的冲击力会使孩子像炮弹一样向前飞出去,光靠成人双手的力量,完全不可能抱得住小孩。如何让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安全座椅不再成为摆设,让家长永远牢记对孩子安全呵护的责任,让每一个儿童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念,这一切任重道远。

  什么时候中国的车企不再仅仅炫耀车子的“安全性能”,而是在注重产品主、被动安全配置的同时也能够操心一下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这个国家离“文明的汽车社会”就更近了一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