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跨国车企2014财年的业绩报告最近相继出炉。
丰田发布的2014年4月份至2015年3月份丰田集团联合财务报表显示 (日本的财政年度为前一年4月份到次年3月份),2014财年丰田实现了销售额为2723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49亿元),同比增长6%;营业利润为2750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9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为2173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13亿元),同比增长19%。
再看大众,大众2014财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0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4205.6亿元),同比增长2.8%。受益于旗下奥迪、保时捷品牌的强势表现,大众2014年的利润达到了创纪录的12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890.9亿元),同比增长8.8%,税后利润达到了11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778.7亿元)。
再看中国车企中最赚钱的车企——上汽。
2014年全年,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为6300亿元,实现净利润同比增12.8%,约为280亿元。
相比丰田1113亿元的净利润额,上汽集团的280亿元仅为丰田的四分之一左右。
上汽集团的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于旗下合资品牌。根据上汽集团公告显示,旗下合资公司上海大众2014年净利润达到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9.2%;上海通用2014年净利润达到1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7.3%。
但是自主业务明显拖了后腿,2014年净亏损额在63.4亿元。
当然啦,280亿的净利润对国内车企而言,上汽还是龙头。相比之下,东风的净利润为128亿元,长安的净利润为75.6亿元。
丰田的全年销量是1023万辆,上汽的全年销量是562万辆,相差不到一倍。
那么,同样是一年,在利润方面,丰田为什么能比上汽多赚那么多?这确实值得深思。
这不得不提及被全世界企业管理者趋之若鹜的“丰田精益生产”。
杜绝浪费任何一点材料、人力、时间、空间、能量和运输等资源,是丰田生产方式最基本的概念。丰田内部把它称之为一种“对由人、设备材料和信息等要素组成的工作系统进行整合、设计和改进、优化的一门工程学”,通过改善活动消除隐藏在企业里的种种浪费现象,进而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丰田的一贯原则,不断削减的成本计划保证了丰田充足的利润。
当通用汽车靠行驶在世界各地的透着浓重美国味的汽车称霸世界车坛之时,并无先天优势的丰田开始反其道行之,在全球各大汽车市场生产满足当地需求的汽车,摒弃了一味地推行日本文化的做法。
丰田的每一款产品,都建立在严格的客户需求分析基础之上,如凯美瑞、雷克萨斯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的产品,而YARIS则契合了欧洲小型车流行的特点。由于满足了欧美消费者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丰田的节油混合动力车在海外市场获得了极大成功。
丰田在海外市场一向不以快速启动见长。在美国市场,不如本田进入得早,而在中国市场,直到2003年才有了一汽丰田,相比众多跨国公司只能算个迟来者。丰田是个慢热型公司,初期决策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可一旦决策后,动作就非常快。
丰田深知“树大招风”的处世哲学,于是长期以来,外界一直评价其是“快速追随者”(fast follower),而丰田在这方面的确屡试不爽,一旦出击,便调动所有资源占领新高地,速度和野心足以令竞争对手生畏。
现在大众在中国有些“树大招风”,这也给了丰田快速突进的充分时间和空间。
丰田的利润之道,可供上汽以及中国车企学习的其实很多,比如不断完善的成本控制,比如如何建立在严格的客户需求分析基础上推出每一款精准的车型产品,比如如何做好一个“快速追随者”。
上汽净利润不佳,其很大的原因之一是有个大包袱——自主业务,也即荣威名爵品牌。
荣威品牌在2014年销量为12.78万辆,同比下滑17.7%;MG品牌2014年销量为52217辆,同比大幅下滑30%。
随着MG GT(名爵锐行)、名爵锐腾等新车的上市,目前看势头和口碑都不错,希望能对于销量成绩沉寂多年的上汽自主品牌构成一定利好。
另悉,今年上汽乘用车还计划将新荣威950以及新MG3等新车逐步推向市场,新车型的密集投放或将有助于上汽自主品牌的销量提升和大幅减亏。
当然啦,上汽要想在利润上比肩丰田,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