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对华晨自主业务困境的一些思考

2015年04月02日10:33   轮语汇  作者:周磊   我有话说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华晨的文章《华晨汽车靠华晨宝马输血 始终难越20万台销售门槛》,文中谈到了华晨的困境及症结所在。而数据也显示,2014年华晨旗下的中华品牌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仅为14.12万辆,较2013年下降幅度达到33.87%。2015年2月份,华晨汽车销量仅为10633辆,在国内汽车企业销量排行仅列第29位。相比单个车型就可以月销超过万辆的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华晨确实被抛得太远。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自主品牌之一,华晨汽车究竟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当抱宝马的“大腿”成为一种习惯,华晨哪还有心思去搞自主研发?

  与以往自主品牌先求有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内汽车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要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的新发展阶段。而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理念也日益理性和成熟。因此,原来如奇瑞QQ、比亚迪F3等直接“借用”的车型已经不可能会再被消费者所接受。而目前市场上销量表现较好的那些自主品牌企业,其实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或者正在着力提升其自主研发能力,他们在产品和销量层面已经能给合资竞争对手一定的竞争压力。但相比之下,似乎华晨抱宝马的“大腿”成为了一种习惯,不论是现在量产的车型,还是在宝马团队协助推动下的高端平台J11和M8X等项目,仍都在高度依赖宝马的支持。而这种依赖无疑会让华晨丧失自主的主动权,甚至会泯灭其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诚然,单纯的强强调全面正向自主研发在目前阶段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成本和竞争风险,但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搞自主业务其实也可以灵活以对。如在战略上明确要搞自主品牌,但在战术上也可以采取先逆向再逐步过渡到正向开发的灵活手段或方式。在这方面,华晨应该学习一下其它表现相对较好的自主品牌。

  产品仍然是目前自主品牌要实现突破的最关键环节,在综合产品力仍总体不能匹敌合资品牌的情况下,自主品牌至少要在细节品质上多下功夫。

  品质是汽车产品乃至企业前行的动力,追求卓越品质是企业永恒的目标。在汽车业竞争愈加激烈的大环境之下,众多车企对于品质的追求也愈加严苛。实际上,一辆车的品质很多情况下都取决于细节,谁更加注重于细节,谁就会赢得市场。早些年,不少自主品牌汽车出现的“小毛病不断”正是细节的功力不足造成的。如今,长安、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已经通过系统管理和过程控制不断的在提升品质,其品质总体上已经与合资品牌相差不明显。虽然华晨在2011年就建成了中华品牌A级车工厂,且其生产工艺、检测设备等硬件设施足以比肩国际水准,但据车业杂谈在其总装车间所见的实际生产情况却并非一流水准:标准化作业文件不齐全、不按作业文件操作、扭力工具校验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屡见不鲜。由此,市场上华晨旗下H330和V5等车型出现的小毛病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因此,华晨在细节品质方面还需要一个由上至下、由管理到意识的彻底转变。

  汽车企业和供应商是相互依存的,供应商的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汽车的质量表现,因此,打造优秀的供应体系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除了核心零部件,绝大部分都是由与汽车企业合作的供应商来完成。优秀的供应商凭借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这对于汽车企业也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和口碑的提升。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车型市场定价和原材料占比等因素,很多与华晨合作的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并不十分突出,也影响了整车的质量和口碑。如市场消费者抱怨较多的V5刹车异响问题,如果是采用霍尼韦尔等一流供应商的刹车片,这个问题可以有效避免,也不会产生对V5以及中华品牌的口碑影响。因此,打造优秀的供应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通过寻求与国内外一流供应商合作来提升质量。尽管这样做零部件采购价格会偏高,但就整个系统性的成本来看,降低售后故障率、减少负面影响等其实都是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则是提升现有供应商的能力,这需要优秀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团队来实现,既招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人才,带动供应商整体能力的提升。

  车业杂谈周磊曾经在接受关于华晨的相关采访时,就曾表示,华晨目前的困境其实很多自主品牌曾经也遇到过,换句话说,华晨目前的发展阶段与这些自主品牌存在一个时间差,华晨可能已经落后这些自主品牌数年的发展时间了。车业杂谈认为,华晨汽车目前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还要不要坚持搞自主业务,如果战略上谋求继续做自主,则必须对现有的自主业务进行梳理,着力于体系能力的提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