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点题外话。
我自认还算一个性情中人,也正因为此,原本由视频呈现的“柴静雾霾调查”我并没有看。因为柴静煽情的功底我是知道的,这些桥段或许会左右我对这一事件的判断,因为图像的感染力远远要比文字大多了。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自始至终我都是在看“雾霾调查”文字版,因为这样看起来更加的真实。
另外,我想强调我是“倒柴派”,究其原因是柴的私生活。可以想见,马上就会有人拿“马丁路德金热衷于嫖娼”来反驳我说:你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私生活怎样就去质疑她所做的事情如何。但请先让我把话说完。我倒的是柴的私生活,而不是倒柴的雾霾调查。一个人的私生活如何的确不能成为断定其作为是否高尚的证据,但是一个人做事情是否高尚同样不能成为她私生活不清不楚的借口。
好了,下面才是正文,可能观点穿插矛盾,但这真的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真理探究。
———————————————————————————————
请原谅我略过了诸多煽情的桥段。PM2.5是什么?PM2.5是如何产生的?PM2.5的罪魁祸首是哪些?应该如何去治理?国外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治理范本?为什么我们的政府治理不了PM2.5?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抛出让柴静再一次成为公众关于“雾霾”理解的启蒙导师。之所以使用“再”,是因为对于“雾霾”的研究并非由柴静而起,在柴静之前实际上已经有太多的人去研究、批判、呼吁,而身为公众的“我们”对于雾霾实际上并不陌生。但是,这不能磨灭柴静在雾霾这一话题上的意义,因为据说视频上线之初就已经创造了8000万点击量的非凡数据。
同样也请原谅我略过了所不熟知的领域。诸如雾霾的形成原理、那些难以记住的化学名词、能源开采量与探明量等等,作为一名学习不好的文科生,我真的很难透彻的理解这些内容。但是,当柴静说到河北烧煤现状的时候,我个人是不接受的。身为河北人的我并非想要给河北人辩护,甚至因为“中国第一、河北第二”感到羞耻,但羞耻之余我所想的却是:既然是河北把北京的空气污染了,那把河北省所有的污染企业都停了算了。但那样可能吗?有一些人明明知道雾霾的可怕,但仍旧做着制造雾霾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考虑的不是健不健康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
再说说我稍微有点见识的领域。说到汽车,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都认为汽车是制造雾霾的罪魁祸首。这一点还要感谢柴静给乘用车正了些名,也揭了商用车些短,原来商用车才是制造雾霾的主力,这样说并非想要给乘用车洗白,乘用车同样也制造雾霾。在这我想奉劝想借机出来为自己“新能源技术”鼓吹的车企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事儿,这真不是趁机打广告的好时机。
柴油车排放造假并非由柴静揭露,用媒体人常凤臣的话来说这事得去找中国重汽掌门人、人大代表马纯济(具体如何撕的还请百度常老师的文章)。还有油品的事情,柴静已经说得很清楚,我说的也不可能再比柴静更有感染力。而我想说的是柴静的落脚点选的十分恰当:政府监管不力。确实也是这样,柴油车问题政府不知道吗?油品不合格政府不知道吗?这些政府都知道,只是管不管与怎么管的问题。汽车圈里面有太多这样的事情,诸如限购能够缓解拥堵吗?大众速腾打补丁要不要召回?
实际上,短短两天的发酵,“柴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名字,更是成为雾霾调查的一个符号,暂且先不讨论雾霾调查是否掺杂着什么“阴谋”,当事件沉寂,今天再去看微博与朋友圈,“柴静”这个符号已经离我们而去,微博热门话题被“范冰冰李晨约会”取而代之,朋友圈里再次被面膜代购刷屏,生活又回归了常态。
2014年有太多的新闻成为烂尾,真不希望“柴静”会成为2015年的第一个。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