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车企不妨多些“不冷静”

2015年02月09日13:30   轮语汇  作者:王政   我有话说

  ●全新的产品形态、全新的制造方式、全新的商业模式,无不在鞭打着汽车产业这头“倔牛”,去拥抱互联网的春天

  “我是个冷静的人,被他们两个‘大忽悠’搞疯了,做出了这么不冷静的事儿……”2月3日,在易到用车、奇瑞、博泰三方合资打造共享电动汽车的发布会上,笑称自己“只知道装螺母造汽车”的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坦言在遇到更懂互联网的博泰董事长应宜伦和易到用车董事长周航两位聪明人后“一见钟情”,仅用半小时便敲定合作,并提出2018年销售15万辆“只租不卖智能车”的愿景。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说服尹同跃这样的汽车技术“狂人”,应宜伦和周航的口才自然差不了,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强大感染力。个人专车、分时租赁、汽车共享、联网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从研发、供应链、物流、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汽车全产业链,都在经受着互联网的洗礼和再造。全新的产品形态、全新的制造方式、全新的商业模式,无不在鞭打着汽车产业这头“倔牛”,去拥抱互联网的春天。

  但是,在抗拒还是主动融入互联网大潮这个看上去不该是问题的问题上,传统汽车行业的回答并不能令人满意。“汽车行业已有百年历史,哪能说颠覆就给颠覆”“互联网企业造车,你敢坐吗”“汽车电商玩的只是数字游戏”“别再用互联网思维装神弄鬼了”“互联网思维就是大忽悠”“一场为了生意的诈骗秀”……虽然,在公开场合,多数车企领导人对互联网还是心怀敬意,但在私下里,对汽车电商、修车客户端、智能汽车乃至互联网思维,不以为然者多,认真研究者少;感觉良好者多,芒刺在背者少;内心抗拒者多,主动拥抱者少。甚至有些领军企业,还在绞尽脑汁提高产业门槛,为新进入者设置障碍。

  面对新势力、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已经在行业中浸淫多年、拥有巨大既得利益的企业,产生天然的抗拒心并不稀奇。上世纪90年代,美国石油巨头们曾联手将电动汽车这一新生事物扼杀在摇篮里。但是,产业升级、信息技术革命这一全球经济大趋势确实势不可挡。

  其实,主动融入互联网大潮,用创新的产品、极致的用户体验提升品牌含金量,既是车市竞争的未来大方向,更是自主品牌车企突破品牌天花板、走出市场困境的新出路。这一点,尹同跃的体会恐怕比任何人都要深。早在2007年就提出战略转型的奇瑞,用了5年多时间,投入了上百亿资金,完成了从逆向开发向正向开发的转变,搭建了科学的流程和体系,并在发动机、变速箱、整车工艺、质量、可靠性等关键环节达到了合资企业的水准。但是,修复过去的品牌瑕疵需要时间,市场的回报也比想象中要慢,2014年,恢复正增长的奇瑞年销量依然没能突破历史高点。“冷静”的尹同跃,继率先推出国内第一个互联网汽车品牌“凯翼”之后,再次做出“不冷静的事”,与国内顶尖汽车共享企业、车联网企业合作打造共享汽车,就是希望利用QQ纯电动车的成熟平台,在共享汽车领域抢占先机。“他们造脑我来造腿”,尹同跃的“冲动之举”,能否给其它车企带来触动呢?期待汽车业多些这样的“不冷静”。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评论 未来汽车 互联网汽车 易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