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自主品牌份额一降再降 谁之过

2015年01月07日14:13   轮语汇  作者:蓝畔   我有话说

    刚刚过去的2014年,抹不去一个令人惋惜的记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经历12连降。现象的背后是缘由,存在着本质。虽然四季度总算止跌,在笔者看来,真实的情况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不能回避的现实,12连降是在个别品牌已经亏损经营、以价格换销量的前提下发生的,如此情况就严峻了。应深入分析原因,到底为什么跌?跌的原因解除了没有?如果没有解除,是不是还得跌下去?怎样解除?如上的一系列问题有待破解。那么,自主品牌一降再降,到底谁之过?
    失衡的左手和右手
    合资企业中方股东,一边是左手——自主品牌,一边是右手——合资品牌(事实上,合资品牌也就是外国品牌),有的企业面对巨大利益,很有可能出现了失衡,不是“照顾”自主而是倒向了另一方。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中方许多收益不都用于自主研发了么,疼爱的当然是左手。这只是表面现象,看一下新产品上市、形象宣传等,一边倒地在美化外国品牌,这是一笔隐形的“资本投入”,远胜过对自主的“补贴”,其“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无比巨大。合资品牌会带来更多利润、收入,当爹娘的嘴上不说,恐怕心里在盘算。
    全球本土力量之争
    合资品牌拿来的是全球产品,说是为中国量身打造之类云云,事实上大多引进车款是在国外大卖特卖的基础上“打扮一番”在中国登场的。好了,合资品牌已经在全球市场均摊了研发成本,到中国是来“扩大战果”来了,而自主品牌不一样,昂贵的研发费用仅仅在中国一个市场均摊,这是不平公的比拼,仗没打,自主品牌已经开始丢分了。
    呼唤批评、自我批评
    自主品牌发展几十年,笔者的印象,是在一片颂扬声中走过来的,企业内外总能找到自己的“亮点”加以赞赏,笔者亲历某自主品牌,恰是在颂扬声中一步步退后的⋯⋯该品牌至今还在寻找着自己的“亮点”,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研发能力了。相比之下,看看我们的合作伙伴,或者说老师:追赶丰田的大众,似乎追不上丰田是心中的痛,从未对世界第二的位置而满足;而蝉联世界销量第一的丰田许多时候都在反思,接受采访时常说:“我们要努力,在⋯⋯方面还有差距。”持续改进是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自主品牌如果足够自信,就多一点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吧,不断找差距,在反思中完善自我。事实上,那些发展态势比较好的自主品牌,恰是敢于自我批评、不怕别人揭短的。扪心自问,除了外部原因,企业内部是否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自主品牌研发“投入产出比”到底高不高?这些因素是否影响自主品牌的发展?
    纵然一降再降,笔者是自主品牌的坚定不移的拥趸,相信未来。综合分析,自主品牌有三大优势:一、全球品牌悉数落户中国,集百家之长,中国的自主品牌应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品牌。当然,这其中要经历许多坎坷;二、经过几十年积累,中国已经形成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这为整车自主品牌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当然,应该承认,一些关键件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方手中,但可通过合作、兼并、购买等多种方式为我所用,增加中方“技术占比”;三、自身实力不容小觑。汽车产业的“柳州现象”——柳汽成为MPV专家,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微车大王;上汽模式——名爵、荣威在崛起,新能源技术方面独树一帜;长城现象——SUV领航者,将外国品牌一一挑落马下⋯⋯这些都是自主品牌的骄傲,都是遒劲的“中国汽车力量”。
    依笔者看,“爱而思过”利于自主品牌发展。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