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丰田在华销量跳票仅因豪车价下压?

2015年01月04日11:16   轮语汇  作者:周磊   我有话说

  丰田高管近日承认,2014年其在中国汽车市场110万辆汽车的销量目标将无法实现。而在分析无法实现上述目标的原因时,丰田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豪华车品牌的价格下探挤压其市场空间。

  的确,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确实也对去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表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速相较以往都有一定的回落;也的确,由于奔驰、宝马和奥迪等入门级国产豪华车的价格下探,挤压了丰田旗下凯美瑞等B级轿车的一部分生存空间。但我认为,上述这些导致丰田去年在华销量跳票的外部原因,都不是深层次原因,导致丰田近年在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并不理想的深层原因除了上述两方面原因以及前期紧张的中日关系外,丰田本身对于中国汽车市场需求趋势上的把握不到位才关是关键。

  虽然目前业界对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综合性能是否输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有争论,也有人认为日系在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的实力其实很强,但终究需求决定一切,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对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巨大需求,丰田从战略上没有把握到这一市场需求趋势,显然问题是自身的。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业界人士花了很多精力写了一些非常专业的技术性稿件,来对比分析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功率、扭矩和节油性能等各方面的优劣势。我认为,这种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形成对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巨大需求背影下的对比,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优势再多,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劣势再多,都无法改变当前市场的主流需求。

  同样,业内有人士通过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以期证明,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日系品牌就在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有不错的技术实力。我认为,面对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谈历史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无论丰田也好,还是其它任何企业也罢,如果其掌握的技术不能符合市场需求趋势或者引领市场需求趋势,则无论其技术有多么具备实力都是空谈。

  我认为,如果说丰田因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技术储备不足,而对当前市场的主流需求应对不到位是情有可原,那么其在有相关技术储备的背影下,不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就真是无法原谅。
众所周知,丰田有心学习大众的平台战略,也想通过在同一平台推出多款产品的形势,以产品差异化定位来实现成本最低化、产销规模最大化,但显然目前丰田学得并不倒位。

  去年5月份,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陆续公布同平台的新卡罗拉和雷凌两款产品完全相同的预售价时,我就曾写过一篇《雷凌与卡罗拉上演持枪互射的节奏》。在那篇文章中,我曾分析到,第11代卡罗拉和雷凌是同一品牌,同一价格区间和同一配置,仅在造型上略有区别,同时两款车的定位分别是偏向运动和家用。而大众的同平台车型虽然也是同一品牌,但价格区间和配置都有差别,且都沿用了家族造型,但每款车都有家用和运动款型车,没有车型之间如偏向运动或家用的区分。显然,丰田学大众的同平台战略并没有学彻底,甚至并没有学到其善于同平台差异化的精髓。去年11月份,根据中汽协的数据,第10代和第11代卡罗拉的合计销量约2.1万辆,雷凌的销量约1万辆;但11月份第11代卡罗拉的上牌量仅为7188辆,第10代卡罗拉的上牌量为11664辆,雷凌的上牌量仅为7249辆。也就是说,基于同平台战略的新一代卡罗拉和雷凌,并没有带来1+1≥2的效果,更像是“持枪互射”的结果。而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其差异化策略做得不够,还不如更深层次就是对中国汽车市场消费需求趋势的没有充分把握。

  而对中国汽车市场趋势没有精准把握体现的更深层面,无疑是丰田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的不位。而从目前来看,丰田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不到位,还体现在其在雷克萨斯品牌是否来华国产的犹豫不决上。我曾在《本土战略不到位是丰田中国最大问题》一文中就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客观的不可解决的问题,丰田不加速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国产化进程,就只能认为是其对中国豪华车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没有把握好。”

  分析至此,想到《重振通用》一书的作者埃德•惠塔克里的一句:“企业出现任何问题责任都在高层管理团队。”,也许,这句话也应该是包括丰田在内的所有车企都应该多加思考的一句话。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