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仑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的车型并不鲜见,但没有那款车像观致3这样,几乎成了叫好不叫座的代名词。然而,情况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10月份观致两款车型的销量达到了836辆,虽然这个数字还不如主流A级车月销量的一个零头,但观致汽车董事长郭谦认为,如果看一下1-9月观致汽车的销量变化曲线,就能看出,销量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虽然比较缓慢,可以说总体向好。那么,未来到底会怎样?
对观致迄今投放市场的两款车,媒体的看法大致有两种:一是“的确是好车”;二是“好车,虽然还算不上完美”。我持第二种看法,对观致3五门版做了为期一周的试驾后,仍然如此。一款量产车,能得到如此一致的好评,相当不易,更何况是一款在中国无中生有的轿车。但另一方面,为什么好车卖不好?媒体给出的答案似乎也只有一个:营销差。
但郭谦有另一种解释:根据专业汽车市场调研机构的最新调查结果,在“高品质产品和低品质产品”认知上,观致不仅高于荣威、纳智捷等高端自主品牌,甚至高于现代和菲亚特这样的外来品牌;在“高品牌感知和低品牌感知”方面,观致高于所有自主品牌,也高于菲亚特。这表明,观致的定位和初期品牌建设是成功的,有的企业甚至为此向观致请教。至于销量不理想,郭谦认为,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与那些成熟的品牌不同,观致要从无到有地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打造一个完整的营销体系,不是靠一两个点就可以实现销售突破的,而是需要全方位积累,需要时间。
“没错,观致3获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碰撞测试史上第二个最高分,5门版得到了德国红点设计奖,被称为设计界奥斯卡奖,企业平均燃料消耗值在工信部排名中列第一,但这些都是良好品牌形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消费者要买观致,还需要更多理由,比如,观致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如何,等等,这些都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需要深入细致的传播,需要用户体验,需要口碑积累。像大众、丰田、宝马这样的品牌,一款新车只需要突出传播一两个点,就能卖好,而观致从零做起,而且起点很高,没有先例,品牌形象这只木桶上还有一些短板需要慢慢补齐,所以难度、成本和对时间的要求都更高。当然,我们有耐心,也有能力做好。”郭谦解释说。
这话虽然是为观致饱受诟病的营销辩护,却也不无道理。看看周围那些走高端路线的自主品牌,哪一个火过?观致走高端,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要耐得住寂寞和责备。
对于“观致营销不接地气”的问题,郭谦说:其实,我们一直都很重视营销接地气的问题,因为我们很清楚,观致车的很多优势、特点、价值只有零距离接触、亲身驾乘,才能体验出来、品味出来,比如驾驶性能,外观设计、品质的一些细节,还有内饰的设计、材质、工艺等等;但我们目前没有把这么多营销项目一次性铺开的条件,只能在现有条件下一步一步来。
“去年11月开始是第一轮营销。主要是传播观致在日内瓦车展的标新、欧洲碰撞五星、红点设计奖,还有团队、企业等方面的信息,还包括产品研发和技术信息,主要是为产品营销打下一个基础。从7月份开始,我们进入了第二阶段的营销,侧重用户体验。比如,由经销商组织消费者试驾,通过微信和网络与用户互动等等;10月初,我们还启动了‘品致·生活’城市体验站,历时两个月,覆盖全国9大城市,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
他透露:“12月份,我们还将启动一个规模更大的媒体和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媒体和用户能够体验到观致品牌、观致的车型。”
观致或许注定要慢热,尤其在中国。记得今年3月,我在中国驻德国慕尼黑总领馆商务处的朋友曾和我谈起观致。他说:日内瓦车展后,一些德国经销商找我,想通过我联系观致,做观致在德国的代理,可是观致还没有进入德国的计划。
在中国,观致或许没有经销商找上门来这个福分。原因有很多,有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销商“躺着挣钱”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也有经销商对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及其目标客户在认知上的差别。欧洲的经销商和消费者都是在汽车上长大的,很快就能判断出一款车的特点、品质和性价比,而且也不像中国消费者那样特别在意品牌带来的面子问题,而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时间很短,汽车文化还在初级阶段,经销商即便经验丰富、很识货,也要顾虑消费者是不是能够很快接受这样一个全新的、从无到有的产品。
观致是一款好车,德国大众内部传出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大众高层人士认为,观致或将是未来“最危险的对手”。问题或许只是观致“慢热”的时间到底会有多长?郭谦对此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像观致这样诞生和成长的汽车品牌没有先例可循”,但他确信,在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各种营销措施的全面展开,品牌形象的逐步树立和完善,用户口碑的不断积累,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缓慢爬坡后,观致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观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