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笔者采访了多家经销商,发现这样一个趋势:售后服务收益越来越大,有的店服务赢利甚至超过整车销售,低一点的各占一半,多的居然占到全店收入的70%。有店家称:"卖车根本不赚钱,全靠售后养活了。"当然,笔者走访的都是销售靠前的品牌,保有量比较大,不过,种种迹象表明:汽车市场已经从销售赢利转向服务赢利,而因之产生的种种怪象令人担忧,一句话:暴利惹的祸!
汽车企业也好,4S店也罢,首先需要生存,得赢利,但对赢利有了过分贪欲,超出了某种限度,就变成了暴利。暴利来自哪里?
今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结果显示,18个车型零整比系数最高的为1273%。零整比是配件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即市场上车辆全部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零整比越高意味着汽车后期维修保养成本越高。上月底发布第二批零整比研究结果,最高的依然达1172.65%。有企业通过配件价格调整,降低了耐用件价格,虽然零整比系数有所下降,但常用配件价格不降反升,事实上消费者反而增加了负担。同样的零整比消费者的负担不一样,能看出有的企业不够“厚道”。暴利的第一个来源,说到这里也就毋须多言了。当然,企业自身未必这么想,在有的企业看来:产销量不高,研发、设备、物流等等都需要均摊成本,零部件由于缺乏量的支撑,即使零整比达到天价,也未必会赚多少钱。但企业效率低下的代价不该加到消费者头上。率先跑赢市场,保有量大的企业,相对而言服务赢利的空间更大,压力会小一些,薄利多销就能生存。其实,消费者比我们想象的聪明,不少车主,等三包期一过,就和4S店说白白了,需要什么配件到网上买,大小修选择多如牛毛的专修店,这给4S店留下一个课题:售后服务不厚道点儿会产生恶性循环,零整比高也没用,找谁“暴利”去?!
据一消费者介绍:两个月前,买了一款德系紧凑型轿车,在4S店做的装饰,电加热、真皮座椅再加上导航,不算贵,一共才8800元。结果,两个月下来,车子很棒,性能好、也省油,但是装饰总出毛病,导航黑屏,真皮座椅露线头,和摆放在展厅的装饰样品反差极大。去4S店返修,因属衍生这一块儿,不走正规的流程,这样,厂家也就没办法监控,投诉无门。这位车主感到很窝火:“当初选择4S店是相信这里的质量,现在对修车质量也产生了怀疑,以后维修保养都不想去了。”他的经历揭示了暴利的另一个来源——衍生服务。因其是新项目,厂家的标准、流程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存在着管理的空白。这里又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假如厂家在衍生服务方面“插手”太多是不是垄断呢?反垄断法许可么?还有,过度维修也是暴利,比如:单一零件坏了换总成等等。
如上只是暴利来源的一部分,凡有消费的地方都有厂家、商家的收益,经营理念和方式考验着厂家的良知。其实,厂家、商家、消费者之间共同形成了一条封闭的消费生态链,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消费者不满意就不是好的服务,影响着品牌的成长,将来失了消费者,不用说暴利,微利的机会都没有了。因此,商家目光应该看得远一点,一时的暴利后患无穷。为什么有的品牌名子叫得很响亮,是纯粹的大牌,但是到了中国就是玩不转,服务的短视是原因之一。一度,是消费者的“虚荣心”在养活着这些不可一世的、“高高在上”的大牌,随着市场不断成熟,以后,这样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少。
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整车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衍生服务……汽车从生到死,能否形成良性循环,取决于厂家的管理水平、经营理念、社会责任感等等,也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度、忠诚度。厂家、商家每次暴利行为,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都是对品牌价值的“透支”,有一天“积蓄”花没了,品牌糟蹋了,也就彻底失去了溢价能力。
想做百年老店么?想让百年老店永世兴旺么?告别暴利吧!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