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自主是否应该联合竞争?

2014年11月03日10:15   轮语汇  作者:丁华杰   我有话说

  媒体报道,10月28日下午,在由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持召开的“新能源格局下的自主品牌汽车之路座谈会”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我国自主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突破口,站稳脚跟,提出呼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联合起来参与巿场竞争。

  前段时间,自主汽车份额在中国出现连续十多个月的下滑,虽然在上个月终止了下滑的态势,各方都在对于自主汽车的市场份额给予各种各样的建言,李书福此举便是作为自主汽车的参与者给予的建议之一。

  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是否应该联合?如何进行联合?以及关键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第一、自主汽车该不该联合竞争?

  自主汽车联合作战,给予大家理解的情况是,自主汽车多数处于自家与自家的竞争,当然对于企业间来讲,因为自己的产品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在这个领域下,对方产品销量好意味着自家的产品潜在客户就受到流失,这个时候谈到联合是否准确呢?

  这段时间看到很多方面都在谈论生态系统,如果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适合你,就像风口的猪一样,你也能飞起来,反之,即便出了很多力气也未必能够成功,自主汽车应该联合起来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态系统,而不是简单地被外资、合资汽车企业积压在一个角落里,只有被挤压而没有反手还击的能力,事实上,如果仅仅单纯地在这个角落地挣扎,对于每家汽车制造商来讲,都是不利的。

  这个角度来讲,自主汽车联合起来是有必要的,如果大家都遇到了危机,抱团取暖,来抵御外来的冲击是个不错的举措,特别是对于多家自主汽车来言,自己擅长的领域与其它企业能够在很多方面能够产生互补,无论是车型、技术、品牌或者其它方面,联合能够取得一些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就值得尝试。

  可能有读者朋友马上站起来反驳,就是自主汽车联合也有先例,此前奇瑞汽车与广汽联合,最后的结果和效果并不好,这些方面是不是意味着联合竞争不具有前途?这些问题应该是如何进行联合的问题,联合不是一家自主汽车辅助另外一家自主汽车问题,而是能够从整体上找到双方的生存空间。

  第二、自主汽车如何进行联合竞争?

  简单地来讲,笔者认为,第一个方面是净化发展环境,从标准着手,第二个方面是从成本方面联合降低成本。李书福谈这个问题时说,“我国就应该明确中国汽车巿场的竞争规则,我国汽车工业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道路状况、用户使用特点等,制定我国自己的汽车技术标准,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外国汽车的标准来实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和竞争力,建立起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坚守自己的底线,同时,我国自主品牌要联合起来,包括技术联合,团结一致去和外来品牌竞争,否则自主品牌现有的一些技术和优势就会被支解和利用,自主品牌就很难找到突破口。”

  我们国家很多标准都是针对外国的标准进行跟踪设计,是否科学,很难讲清楚,不过简单地讲,这些现有的标准,对于来自它们体系的汽车来讲,属于轻车熟路,完成任务再简单不过,对于我们一些汽车制造商来讲,开发时间、费用等方面,不可忽视,在这样的程度下,依据我们自己的法律体系建立自己的标准,对于各家自主汽车制造商来讲,才算是与这些外资、合资汽车处于同一起跑线,如果在这个方面进行联合,对于大家来讲才算是公平,值得尝试。

  第二个方面是降低成本,笔者前段时间撰文谈到自主汽车“抱团跃洋”的情况,赵福全博士谈到了很多车企甚至不愿意在货轮运输方面与其它自主汽车进行共享,更别说在园区建设、律师聘请、战略讨论分析方面的情况,这是一种小家思维,事实上,我们应该以更为开放的心态,通过分享来降低整个运营成本,这对于任何一家自主汽车制造商来讲,都是准确的。

  事实上,自主汽车方面还有更多的方面,我们仅仅想到之家的产品是否竞争,在竞争中是否自己吃亏的问题,事实上,我们通过互补,即便在产品技术不共享,在产品上合作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有的企业小型发动机做的好,另外一些自主汽车想要打造自己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联合起来,一家自主汽车购买另外一家自主汽车零部件,也未必不是一种合作,综合二者的优势产品来寻求突破,从研发的角度降低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这种合作好像很难看到,但是,熟悉这些企业的朋友可以得知,多家自主汽车存在上述的问题,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悖论的问题。

  第三、产品力仍然是关键因素。

  自主汽车能否发展起来的关键,仍然是产品力如何,这些是问题的关键。事实上,自主汽车发展模式没有标准答案,弯路固然可恨,但是感恩过去、敬畏未来、不忘初心,这些可能才是汽车制造商,特别是自主汽车制造商应该牢记的法则。

  无论自主汽车来讲,还是外资汽车与合资汽车,作为根本性质的一个东西便是,如何保证汽车这款产品的根本属性,不要去责怪消费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消费者是上帝,他们喜欢什么是自己决定的,不喜欢你的产品只能说明你做的不好,或者至少在一个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这点对于很多自主汽车来讲,好像用了很久的时间也没有明白过来。

  凡事归结到本源上,就变得极其简单,比如汽车制造商,如果归结到产品上,开发出一些比较好的产品并不困难,相对应每年的巨额亏损,研发费用占据的比例又是非常小的,这个时候,产品如何关键看你如何操作的问题,产品开发的最终情况如何关键是看你开发的产品是为了让消费者喜欢还是为了让你的领导喜欢,这二者之间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关注消费者的可能都赚钱了,关注领导的可能升官了,但是放在历史的长河里来看,关注消费者的产品制造商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第四、国有自主企业需强化考核机制。

  对于多家国有汽车企业来讲,自我定位与考核必不可少,这些决定了未来汽车产品的成败,前段时间,龙永图谈到自主汽车概念不可取的时候,很多行业内人士都进行了反驳,事实上,我们更需要从商业的角度去反思这项事情,特别是抛开主观的感情色彩,去反思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理念才真正有利于自主汽车的发展,包括民营自主汽车和国有自主汽车行业,投入的资源和成本与成效是不是相比拟?如果这些方面没有明确的结论,自主汽车的份额还会一跌再跌。

  所以,当我们反思这些事情的时候,特别是对于国内外汽车制造商老总薪资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福特穆拉利获得汽车行业的最高薪,有没有想到,这些业绩如何进行考核,自主汽车的薪资又如何进行考核?

  对于民营自主汽车来讲,浪费的钱更多是自己的钱或者是股民的钱,但是对于国有自主汽车来讲,浪费的钱财则是公共部分,这个时候谁去监管这些事情,谁去设置相应法发展战略和考核办法,在黄金时代发展落寞的时候,谁又去去进行惩罚、甚至给予下课,这些都没有任何动静,让我们去客观地去发展自主汽车,是不是有点太过于纸上谈兵。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自主 竞争 下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