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为何跨国合作容易自主难?

2014年08月04日09:42   轮语汇  作者:黄少华   我有话说

  “自主品牌之间的合作很难。”近日,某自主品牌车企的研发中心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每个企业发展的起步不一样,目标不一样,而平台是具有时效性,因此,要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很难。

  虽然话不中听,却说出了目前自主品牌的现状和窘境。随着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再强大的公司,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技术,并在每一个领域都有所作为,因此,合作共赢成了很多跨国公司的选择。

  比如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宝马和PSA共同开发了1.6THP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不仅搭载在宝马1系、宝马3系和MINI等车型上,也搭载在东风雪铁龙C4L、将于8月的成都车展上市新C5和未来的SUV车型上。

  很多人不明白,以发动机著称的宝马为什么还要和PSA合作?据了解,这是因为宝马看中了PSA在小排量发动机方面的优势,而双方合作采用的双涡道单涡轮技术,改变涡轮增压动力输出迟滞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成本的降低,是一种双赢。从数据上看,双方合作的1.6T发动机的动力表现可匹敌大众1.8T及2.5L自然吸气,而且在1000转的时候涡轮就能介入,改变动力输出迟滞的现象。

  双方的强强联合成就了发动机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对于双方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搭载该发动机的宝马小型车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而PSA更是凭借这款发动机推出多款热销车型,并实现在全球包括中国市场的反转。

  同样的,奔驰也和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并共同创建腾势新品牌。其中,奔驰是看中了比亚迪的电池技术优势,而奔驰成熟的造车技术又可以给比亚迪提供帮助,双方的合作同样实现了共赢。此外,丰田和宝马也“在一起”,双方签署协议,将在燃料电池、跑车、轻量化技术和锂离子电池等四个领域展开合作。

  可以说,随着竞争的激烈,跨国车企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而且效果显著。相反,自主品牌之间却鲜能联起手来,一起突破技术上的樊篱。2009年,包括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国内十余家企业联合组建了技术开发机构,打算联手研发自动变速箱,改变自动变速箱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然而,该机构最终也不了了之。

  2012年11月,广汽和奇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在技术研发平台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当时业界集体拍手称快,并给与了很高的评价,然而,两年过去了,双方之间的合作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彼时的高调,再次成为自主品牌企业之间难以深度合作的例证。

  对此,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由于国内车企自主进行技术研发的时日短,一方面没有积攒足够结盟的交易筹码,另一方面又担心核心技术外泄,因此加大了国内车企形成联盟的难度。“车企间的结盟,根本原因是整合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

  然而,对于已经11连降的自主品牌来说,越不合作市场空间越小。长安党委书记朱华荣曾多次提及,自主品牌由于量小,因此其实在成本上没有任何优势。而事实上,与整车的均摊成本相比,零部件的成本优势也同样重要。比如前面所说的1.6T发动机,由于搭载到宝马和PSA的多款车型上,有效降低了成本,而且对于雪铁龙的品牌价值提升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合则双赢,斗则两败,这种简单的道理,却至今难有自主品牌真正领悟。更可笑的是,技术上本来就半斤八两,却非要互相看不起,一副天下老子第一的心态,这是一种病,得治!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自主品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