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自主品牌应该抓紧“放长线”

2014年07月04日14:38   轮语汇  作者:屠肆刀客   我有话说

  当前的汽车市场上,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相同价位,虽然配置更高、尺寸更大、外观更拉风,但自主品牌车型往往还是竞争不过合资品牌。记得曾在马路边上见到过一辆极强悍的挂军牌的越野车。因为那时这个华北地区的某自主车型刚刚推出,于是赶紧跑过去开开眼,却蓦然发现其银亮的门把手上有一片不规则的红黑。本以为是脏东西,一摸,原来是铁锈。

  现在天热,有时坐公交,也很感慨。有的跑了两三年的车,内部空调出风口已破损脱落。有的新公交,内部冷气让人无法承受,要用透明胶带粘住部分出风口。国内的大型客车基本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在越来越突出消费体验的时代,这样的空调体验对自主品牌来说应该不是好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用心”,类似铁锈、空调的问题可能并不大,解决起来也不会太难,但其影响却是长远的。某一个使用过自主品牌的人,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消费经历,当朋友买车请他推荐时,他会推荐别的品牌;当自己换车时,也不会再考虑自己的“曾经拥有”。

  虽然近两年中国的汽车市场与此前相比,增长速度稍微慢了下来,但增长水平还是非常高的。然而自主品牌整体却处在逆水行舟的状态。以中汽协发布的今年4月份的数据为例,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为22.66万辆,环比下降12.20%,同比下降12.90%;销量占比21.97%,环比下降1.7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66个百分点。销量下降还不可怕,市场占比下降就该担心了。因为此时合资品牌在不停的开设新厂,增加产能,人家是销量、市场占有率同时增加的。

  其实,自主品牌最初的定位还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彼时,汽车市场正在快速上升期,矛盾的关键是“有没有”。但问题是大量的自主品牌的诞生,背后并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支撑,更没有如欧美日般的汽车工业积淀,产品的品质也就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在市场进入调整阶段,“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而很多自主品牌却没有跟上这个步伐,技术、人才、积淀等方面的短板也还没有解决。

  高品质好车,不是喊喊口号,打打广告就出来了,需要车企踏踏实实用心去做。花费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去买辆车,你不能只是让人家发扬爱国精神——支持自主品牌,更不宜威胁人家——哪天争岛激烈了,我就砸你的日本车。汽车品牌、品质、口碑都是一点点做出来的。以荣威350为例,今年6月初,其销量累计超过30万辆,也是少数连续跨入“A级轿车月销量万辆俱乐部”入门价在8万以上的自主品牌车型。

  而2010年上市时,这个8万多的入门价也在自主品牌中显得很特别,值不值是不小的疑问。2010年主推依托3G网络的“全时在线”汽车、2011年改款定型家族面孔、2012年启动人车对话、2013年搭载智能网络行车系统、2014年全系配置升级。5年多的时间里,荣威350的步子走得很扎实,荣威的品牌、品质、口碑也在逐渐积累。

  回过头再梳理梳理,你会发现当初依靠“价廉”打市场的自主品牌大多走不太远。短期的市场爆发之后,“以价换量”的态势很难保持。短暂的弯道超车冲动后,发现中国汽车还是需要一步步追赶。只注重“以价换量”带来的品牌、品质、口碑问题,却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其成本可能远比当初的收益要高得多。

  汽车工业是综合性的组装工业,一辆汽车由千万种零、部件组成。同时,汽车工业还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集中着许多科学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所以,做汽车不能“炒短线”、“玩快钱”,尤其是对自主品牌来说,只有放了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自主品牌 品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