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汽车“零整比” 过高的反思

2014年06月19日09:21   轮语汇  作者:吴迎秋   我有话说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汽车“零整比”过高的话题引发热议。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合资企业车型“零整比”过高成为普遍现象,远远高出300%的国际惯例。

  以前身边很多朋友经常跟我抱怨,4S店维修保养费用怎么会这么高?很多人不明就里,往往会把矛头直接指向4S店或者主机厂。表面看来,维修保养成本高的确存在零部件价格流通环节过多等原因,但问题的真正源头是这款车的“零整比”本身就过高,导致购买个别车型全部零部件的价格甚至是购买整车的10倍以上,这样维修保养的价格不高才怪。

  这里提到的汽车“零整比”概念对于大多数国内消费者来说都比较陌生。按照通常的解释,“零整比”就是配件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即市场上车辆全部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

  其实由于零部件由不同的供应商供给主机厂,分批运输和储存周期长等特点都会导致单个零部件价格高于整车生产线上的价格,这是一种合理的状态。但是如果“零整比”超过正常比例成为普遍现象,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

  我首先想到的是当前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的产业政策是不是该到了调整的时候了。我们知道,汽车整车合资企业有着50:50的股比限制,但是零部件行业却没有,而且合资企业外方股东不仅可以攫取合资公司一半的利润,而且高额的品牌推广费用宣传的却是外方品牌,同时很多合资企业要求关键零部件必须使用指定的或者是内部的供应商,这就导致合资企业零部件的高额利润同样被外方赚取。

  必须注意到,这种合资合作中对外资的超优惠待遇是建立在当年中国汽车产业羸弱的基础上,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这种政策是否应该调整?而且对零部件的股比限制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如何系统扶持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创新,都需要业内人士认真思考。

  但换个角度看,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谈“零整比”色变,并把它作为衡量一个汽车企业是否偷奸耍滑或者毫无顾忌大把大把赚中国消费者金钱的标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汽车产品零部件通用性比较高,而同一品牌的不同级别产品价格差异非常大,如果单单选择豪华品牌的低端产品去衡量“零整比”,自然会得出结果过高的结论,这显然是以偏概全的做法。

  换个角度来说,所谓对“零整比”的调查结果,不能随机选取几款或者十几款车型数据去公布,而是应该公布这些品牌的全系车型,取一个加权平均值,这才是公平公正的做法。说白了,如果单单选取几个车型最后得出“零整比”过高的结论,难免有哗众取宠之感。

  至于大家普遍认为汽车维修保养价格过高的问题,其实还有着流通成本高或者个别4S店价格不透明甚至私自给消费者添加维修项目等原因存在,这就需要相关行业协会或者主机厂对4S店加强约束力,既然需要通过4S店的窗口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或者展现品牌力,就应该时刻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才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零整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