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合资该不该续签企业自己说了算

2014年04月11日15:18   轮语汇  作者:邢磊   我有话说

  中外合资企业合同到期后该不该续签?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很简单:续不续签自然由合资企业自己说了算,或者说,由合资企业的中外方商讨怎么办。干得好,有市场,产品受欢迎,那就接着干。干不好,车卖不动,企业亏损,那就关门撤资。合资企业乃至本土内资企业都得遵循这个市场优胜略汰的自然规律。90年代中后期的广州标致和七年前的南京菲亚特都是典型的案例,而且这两个外资品牌都还是在合同远未到期的时候被迫做出撤资的决定的。

  另外,产业政策除了对合资企业50:50的股比和工厂/研发投入有具体的要求之外,并没有对合资期限有任何要求。合资企业只要满足了现有政策的要求,理论上是可以持续存在下去的。合同到期了,也就是走个续签程序而已。

  然而,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赵航最近在长春参加中国汽车工业成立60周年活动时的一番话似乎又把这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要实现汽车强国战略,合资30年了是否还要续签,值得商榷。当初日本韩国也是走引进技术的路线,日本到了30年马上不再续签,坚定自主,韩国更过分,合约进行了一半就撕毁单干。我们这合资一到期马上续签30十年,还给批建三四五六甚至七八工厂,等于给列强开绿灯,怎么干啊!”(摘自新浪汽车副主编 @高巍 微博)

  这条微博随即引来了业界的热议。

  从字面上看,赵主任似乎认为合资合同到期后不应续签,续签了就影响了中国汽车强国的梦想。同时,按赵主任的说法,日本韩国现在是汽车强国貌似和当初各自坚决停止走技术引进路线和提前撕毁和外资合作合同自己单干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否也应该效仿日韩走同样的路线,成为汽车强国也许就不远了。但实际上日韩成为汽车强国与赵主任所说的两国的这种有些极端的做法到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不敢肯定,日本人和韩国人到底是否真的像赵主任所说的那样不续签撕毁合约,我也表示疑问。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和韩国在坚定自主上做的确实要比咱中国好,但这也和不同的汽车产业背景有关。如果说中国的汽车行业是“市场换技术”,那么日韩的汽车行业就是“自主换市场”。

  我想,赵主任说的这番话真正的用意当然是为中国品牌争取生存空间,也是为了中国汽车成为强国出谋划策,但这种呼吁显得有些徒劳。

  我们不妨反问一下。合资企业合同到期后,不续签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停产,关门,走人,当地经济包括就业和财政收入等下滑,消费者买不到车,上游供应商供不了或,下游经销商没车卖,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这是合资中外方和当地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合资企业不续签了,消失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对手少了日子就好过了么?我看未必。没有了合资企业外资品牌的竞争所带来的紧迫感中国品牌们反而有可能变得懒惰。

  长城汽车没有合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两年不也是脱引而出了么?长安汽车作为大型国有汽车集团虽然和福特铃木合资,但自己的中国品牌汽车今年不是同样大卖么?合资企业外资品牌及中方母公司的中国品牌汽车是可以在同一时间取得优异的销量成绩的,长安福特和长安汽车正好证明了这一点。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其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照样可以做到,就看有没有用心去做,怎么做了。

  所以,赵主任的担心是合资都在续签都在扩大,中国品牌日子不好过了,我认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赵主任可能希望政府能对中国品牌有所保护,但任何保护,包括最近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所说的“应该限制合资车企生产15万元以下的车”也都是多余的。如果一切都打上类似的限制,岂不是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

  还记得去年11月广州车展期间某论坛上汽车界著名评论人、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安定老师说的那句“竞争出强者,保护出笨蛋”吗?

  企业的好坏和存亡必须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品牌会死一大批,但合资车企或外资车企在华的日子也并不会一帆风顺下去。中国品牌不会全军覆没,外资品牌也不会大获全胜。但只有死了一大批,才可能成功一小批。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离所谓的汽车强国还太远。

  顺便说一下,所谓的什么中国汽车工业成立60年和汽车强国都是伪概念。只有企业可以成立多少多少年或称为强者,一旦摊上国家,就有点儿不对劲了。世界上有哪个汽车大国会有什么汽车工业多少年的说法吗?好像只有中国。德美日韩在咱看来都是所谓的汽车强国,但从来也没听说过这些国家宣传自己为汽车强国,只是这些国家出了一批强大的跨国车企而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合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