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汽车在日内瓦车展发布,获得很大成功。
这款车我看了三遍,还听了郭谦的仔细介绍,感觉很不错。这款车的设计很时尚,内外造型中的时尚元素是国际同步的,LED灯的运用、TFT屏的运用、钢琴漆的饰条、方向盘的形状都跟上了潮流;轴距、车宽都足够大,保证了使用的舒适;展台的布置充满了中国元素,而且用高举的方式,力压周边展台;更难得的是,前脸的设计,已形成明显的包括运用长方形格栅的“观致”品牌特色。
但是,如果仅仅就这些,还构不成很好。我更欣赏的是通过设计表现出的典雅、自然、协调。好友李万里说过,什么叫名牌?名牌就是看不出好的好东西,远看普普通通,近看每处都不错。我看这款“观致”有这种韵味。
然而我最看中的还不仅是这些。通过与郭谦的交谈和对“观致”的品味,从中国汽车的创新和品牌创立的角度看,“观致”的开发还有如下的意义:
第一是国际特色。中国特色,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从当年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中国人确实因陋就简、剑走偏锋,避开物质条件的不足,发扬革命精神和人力优势,开创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但是,对汽车这样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和产品,国际接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就更重要。我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至少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追求实用,二是追求高档和特色。对于实用的商品,最重要的指标是性能价格比,目前我们的绝大部分凸显中国特色的商品都是性能价格比很好的;对于高档的、有特色的商品,也就是品牌商品,同国际接轨,展现国际特色就更重要。这次“观致”在日内瓦受到外国媒体的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一点。他们发现,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到了用国际接轨方式创立品牌的阶段。当然,“观致”之所以走国际特色的道路,愚以为也有其独特的内部与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奇瑞本身中国特色已运用很多,经验也有、教训也有,这次要另辟蹊径,尝试国际特色。其外部原因是这几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了“观致”以网罗全球高端人才,注重国际特色的可能性。
第二是完全正向开发。汽车产品的开发,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是很大的。有人将其比之于拍电影。事先你可以对特定市场的用户需求有大致的估计,你对本次开发所需要的人力与技术资源也有大致的估计,但产品开发制造出来后,投放市场后是反应欠佳、反映良好或者市场反应特别好,事先是估计不准的。因此,在汽车产品开发中,一直有完全正向开发和参考借鉴特定的标杆产品两种方法。我这里讲的参考借鉴特定标杆产品,不包括抄袭。个别企业、个别产品完全靠抄别人,或仅作少量改动,让人家看得出,说不出,并不是中国品牌汽车开发的主流。但是,在中国汽车品牌的初创时期,选择知名品牌优良产品作为开发的标杆,是一种常用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风险,降低开发难度。其实,国外大公司也常常这样做,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积累,必须以别人的产品为标杆,而国外大公司是品牌已立,好产品也有,只需以自己的产品为标杆罢了。“观致”选择完全正向开发,是做出了高风险但成功后有高回报的选择。其好处是:一是利于投放海外市场,而且在当下中国,海外的成功在国内市场也有极大的宣传价值;二是利于显示企业实力和树立品牌形象。目前部分中国品牌采用借用别人的平台开发的路径,虽然上手快,但日后必然要花大力气去洗刷别人品牌在自己身上的印迹,特别是在你准备超越昔日的先生的时候。讲到这一点,还需公平地讲一句,注重正向开发,“观致”不是第一个,长安汽车就是其中佼佼者。
第三是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有人把汽车设计技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公开技术,第二层是专利技术,最核心的是只有自己知道,绝不转让的技术,连专利也不申请,可称为“黑匣子”技术。而中国品牌汽车的开发也走过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模仿,最低级的是拿人家产品直接量尺寸仿制,用商品车为制造过程的主模型;第二阶段,学习国外经验,按流程开发,各公司的开发流程大同小异,大步骤十几个,小步骤上百;第三阶段,通过不断的开发掌握积累“黑匣子”技术。“观致”的开发成功,应该在“黑匣子”技术上有所掌握和突破,比如郭谦讲造型不始于外形,而始于骨骼,尺寸比例决定气质,就应该属于这种,这是成功者经验的积累。这说明中国品牌汽车的自主开发,已走过最初的阶段,进入高级阶段。
奇瑞是中国品牌汽车自主开发的旗手,“观致”的开发成功,又一次说明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进入最后阶段,最接近成功的阶段,但也是最困难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中国品牌汽车最大的困难已不是技术,也不是人才,甚至也不是钱,而是市场的认可。对比市场上外国品牌和中国品牌,技术上的差距很小,配置上中国品牌可能更高,在消费者最担心的质量方面,差距也很小,国际权威的J.D.power公司的调查表明,中国品牌轿车2011年的平均故障率已与外国品牌轿车2005年数据齐平。这就是说中国品牌轿车的质量已达到合资品牌6年前的水平,消费者大可以放心地使用。所以,笔者衷心希望广大消费者以平常心去选购汽车,多关注中国品牌,给“观致”们以表现自己的机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