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本以为只是愚人节的一个笑话,对此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还专门辟谣说目前“小米目前没有计划做电动汽车,我们会持续专注在智能手机等核心业务上。”
虽然雷军亲自辟谣,但联想到之前京东刘东强针对奶茶BIAO恋情的辟谣,公众人物的话不一定可信。因此,针对小米造车一事,自然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有人认为小米造车可以启迪下我们的思维,打破下传统的思维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有人觉得小米造车凸显汽车业对创新的渴求,值得点赞;著名汽车评论员禅房村则从实际出发,觉得小米造车单一个整车准入资质就会难于上青天。
笔者则认为现代社会信息和技术越发透明化,除了核心关键技术,一般只要有钱都能买到,小米造车技术不是问题,可以买下奇瑞和吉利品牌整合后的过剩资产加以改进等,资质也不是问题,可以参考万向集团收购非斯科曲线造车,只是能不能造好车有待商榷。实际上,针对小米造车最为关键的是给小米汽车一个如何存在的理由。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比如观致就在造车前首先抛出“这个世界还需要一家新的汽车公司吗?”的命题为自己正名。
以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产能过剩和地方限牌已经让汽车市场僧多粥少,竞争白热化,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也让后入的新兴车企步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小米要造汽车,如何借助自身优势切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车联网还是新能源,对于后起的小米来说,都无优势可言。
众所周知小米号称中国的苹果,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对集成科技的运用是其立身法宝。如何将IT产业、互联网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将成为小米汽车最大的差异化优势。而能否准确聚焦未来汽车交通方式的变革,将决定小米汽车能否颠覆传统汽车产业,异军突起。
在众多好莱坞大片中,都有对未来科技的展望和设想。尤其是针对未来交通方式,很多前瞻性的科技都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立体化的汽车轨道在城市的上空星罗密布,集成化的汽车借助车联网技术在城市上下左右自由穿梭,智能化的操控让成千上万的汽车有条不紊地运行。这些虽然都是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画面,可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和汽车技术的革新,很可能会在未来的三五十年内成为现实,传统汽车交通方式将受到颠覆性的变革。
在2014汽车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宣称“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要达到4000万辆”。如果再往后推10-20年,那时的汽车产销量将是多么庞大的数据,那时交通拥挤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将是多么的严重,因此,未来汽车交通方式的变革将不可避免走陆地,跨越海陆空。
未来的汽车交通变革,不仅仅是新能源,车联网,而是立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的集成应用,而这些全新的科技创新正是小米的优势所在。如果小米能不急于一时,急于求成,而是放眼长远,聚焦未来汽车交通变革,致力于车联网时代的汽车交通工具革新,也许未来,小米汽车真能成为汽车界的颠覆者也说不定!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