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被中国制造闪了腰 马丁成“毒咒老太”?

2014年04月02日10:57   轮语汇  作者:王超   我有话说

  在天涯论坛上,一位自诩为干了多年汽车的“业内人士”,连发了几十篇同样内容的文章,为阿斯顿·马丁喊冤。理由大致有四条:

  其一是质量检查仅限于外观、尺寸,零部件看报告就行了,耐久性实验既费钱又耗时间,没有主机厂愿意做;

  其二是主机厂只管得了一级供应商,至于二级甚至三四级会有上千家,没有可能彻查;

  其三是欧美厂家早已形成信任体系,但这个体系在中国不适用,所以会出现后续供货中偷换不合格材料的可能;

  其四是选择中国供应商不是为了暴利,目前豪车几乎都有“中国制造”的成分,怪就怪阿斯顿·马丁太倒霉,撞上了一向以假冒伪劣作为“鸡的屁”供需的东莞。

  最近几天,一个小小的东莞竟成为全球焦点。先是央视东莞扫黄触怒“大V”,后是阿斯顿·马丁采用东莞假冒零部件致召回。笔者谷歌了一下,两件事都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兴趣,与国内某些门户刻意将党媒和“大V”摆上角斗场,一边吸引点击量一边偷笑相比,海外媒体的报道却并不出位,他们更关注东莞的经济转型和世界工厂地位的改变。至于阿斯顿·马丁,不过是一个为了凑齐“五个W”的由头罢了。

  传说中,天涯是五毛和公知的聚集地,涉及中国制造的话题一直很火。不过某业内人士的数十篇“马丁不哭”却并未刷新阿斯顿·马丁的存在感,反而让人深信,这个英国超跑品牌在华公关人员的素质与张艺谋的大舅哥有一拼(参见“导演陈剑以张艺谋发言人身份解释超生理由”)。

妈妈再抽我一次妈妈再抽我一次

  至今找不到责任方的阿斯顿·马丁很苦恼,深圳科翔有不在场证据,东莞某塑胶原料公司更是受宠若惊。本可以入选21世纪经典危机公关案例的“马丁东莞造假门”,因为这家英国公司的供词“过于穿越”,变成了自扇耳光的闹剧。

  阿斯顿·马丁称,因为此次召回,公司损失了24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上海车展上,阿斯顿马丁的ONE-77就敢标价4700万人民币,并一口气卖掉了5辆。此次召回的损失,不及其一款车售价的三分之一。

  以“限量”、“手工打造”、“纯进口”之名忽悠煤老板一向是豪车厂家的绝技。此前,达芬奇家具的倒掉,曾让一批中国富人黯然神伤,因为他们用来彰显身份的意大利进口货原来是东莞造的山寨。此次阿斯顿·马丁再次陷入东莞丑闻中,国内媒体的批评风浪有多大并不重要,关键是中国富人还买不买账。一旦被有钱人始乱终弃,曾经高大上的阿斯顿·马丁,在中国就只有跪着撸的份了。

  在力挺东莞洗脚业之后,“大V”们在阿斯顿·马丁事件上集体失声了。一向以“Made inChina”为辱的富人群落和少数公知,眼里是容不得中国制造的。于是就有了阿斯顿·马丁公关行动“第二季”,以喊冤博同情。但这一招式早就被诬陷儿童撞倒自己的“毒咒老太”用过了,决心抛弃它的富人不会有耐心听取其浅薄的辩词。

  当然,我们也应该反思,没有核心零部件支撑,只能靠边角辅料辅助主机厂的中国零部件产业,即使拥有了天价豪车的订单,也是没有持续竞争力的。也正因为如此,每逢跨国车企遭遇质量问题,只要拿出“靠不住的中国制造”这把尚方宝剑,就可以把自身责任推弃得一干二净。

  对于中国零部件产业来说,东莞模式显然是不科学的。这几年,以廉价劳动力著称的东莞已经慢慢失去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制造之所以被妖魔化,皆因其低下的制造能力和羸弱的技术水平。当然,对于没了中国市场可能会再次破产的阿斯顿·马丁来说,我们只能默默地安慰它:“马丁不哭,站起来撸。”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