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与IT产品不同。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两点重大的差异:
一是汽车作为一个在道路上移动的机械产品,对耐振动和动力学、运动学的要求非常高。二是汽车产品的成本要求极高。有谁能够想到,如果按重量计,汽车价格与牛肉相当呢?
这里给小米提个醒,专心做你的IT这项有前途和钱途的行业去,别玩火,汽车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当然,如果你是想借特斯拉来炒作一番,提高一下自身知名度,那是可以,但要把握一个度,过犹不及。
特斯拉有可借鉴的意义么?至少目前看,特斯拉在真正的“造车”意义上仍算不得成功,这是依然热卖的郁金香,是没有被揭穿的皇帝新装,是不乏下家与拥趸的神秘教主。小米如果拷贝,短时期内也许会在融资上有所收获,但造车、造好车且能卖好,那可真就是”神话“了。
未来的汽车交通变革,不仅仅是新能源,车联网,而是立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的集成应用,而这些全新的科技创新正是小米的优势所在。也许未来,小米汽车真能成为汽车界的颠覆者也说不定!
如果从大的设计生产流程去看,其实IT产品与汽车产品的差异并不大,都是需要经过设计开发、生产和组装以及最后的测试等工序。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加过头来看今年愚人节“小米造车”这一笑话时,也许会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傻很天真”。
120年前汽车的出现让世界变小,20年前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变的更平,那么,车联网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更小。没有一个人为了开车而开车,每个人在过了开车的新鲜劲以后汽车就是一个代步的工具,汽车需要给我们提供更多更舒适的服务。
从品质、性能、价格各个方面看,小米并不比一些国内的同行更好,但小米的发迹确实有如坐在了筋斗云上——让国内外的同行望尘莫及。
有一些品牌,如果还迷信自己对市场的统治,还搞所谓的饥饿营销、加价销售,对它来说可能就这不仅愚蠢,而且还可悲了。殷鉴咫尺啊!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给凡客CEO陈年介绍小米的成功经验时,用了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雷军给凡客的建议同样适用,雷军的7字口碑诀也是能让自主品牌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小米研发电动车”已成为2014年最佳商业营销事件,尽管离今年结束还有9个月,但这个大奖已经可以发给雷军了。小米造电动车的绯闻,依靠的是特斯拉效应。雷军聪明地用美剧模式,实现了小米商业效应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