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组图 更多>>

微观点

涣涣sunruin:排污费将计入油价,拥堵费或下周有进展。北京明年的限购更严厉一个月1万个号
蓝畔:买车更难,养车更贵,道路更堵。这将是未来的汽车生活么?!
黄浩:张国宝前阶段顺道考察过特斯拉,称穆斯克是个阳光、随便、典型的美国人!是个创新奇才!
undefined
高巍:随随便便的一个美国人引发了中国汽车弯道超车战略的再思考。这本身就值得反思。

天津论坛上,面对媒体“围追堵截”的万钢部长,似乎无法回答“中国能出Tesla么”,行色匆匆地遁形;喊了多少年的电动车“弯道超车”,却没能诞生一个成功样板。相比之下,大家更愿谈论穆斯克、特斯拉的技术特点、市场战略、商业模式,以及即将在中国的推广。

政府:特斯拉的成功值得思考

万钢:特斯拉成功值得思考

一个原来不在汽车行业的企业,他能够在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步,这值得深刻地思考。

张国宝:冲击传统营销模式

特斯拉在销售模式上,是首个依托互联网销售的品牌,这些举措都将对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造成冲击。

业内:特斯拉技术无过人处 但有独特性

张小虞:特斯拉有其独特性

特斯拉有其独特性,未来电动车的发展还是需要回归平民化,特斯拉当前的高端路线不适合中国车企。

赵福全:技术无过人处

赵福全认为,特斯拉技术本身跟国内电动车技术以及全球电动车技术相比,并无明显的过人之处。

媒体:因特斯拉引发的思考会越来越多

  • 产业规划规模过于宏达
  • 无论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空前高涨,还是“十城千辆”规划的推进,亦或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的出台,描绘到2015年50万辆的宏大规模,都很难在现阶段看到乐观的产业、企业和商业形态。
  • 因特斯拉引发的思考会越来越多
  • 一面是特斯拉作为商业模式的巨大成功,以英雄般姿态傲视群雄,一面是希望努力赶超,通过电动车“弯道超车”的窘迫。因特斯拉而引发的行业思考,想必,将会越来越多。
赵航:汽车产业政策跟不上发展 需调整

谈及汽车带来的问题,往往限于产业内部,而忽视了汽车与其他外部环节的联系。“产业政策,以2004年版本来看,也过去了差不多10年,况且是变化最快的十年,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就会带来问题。”

赵福全:进口车销售管理办法应调整

而针对近期热切关注的“进口车暴利和垄断”问题,赵福全认为,销售品牌管理办法出台是在2005年,当年的行业发展和市场环境与当前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相关的政策在过去几年内并未作出调整。

张小虞:审批政策要与时俱进 不能一成不变

“政策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不是一成不变。刘铁男的事情,尤其是在能源领域的审批权限,太集中,很腐败。”张小虞说,“沃尔沃包括大庆、成都等工厂虽然通过了审批,但时间拖得太久了。”

郑新立:政府应完善汽车社会管理制度

由于中国汽车社会来得太快了,有点吃不消,相应的管理制度跟不上,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治理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是朝着限车的方向发展?还是朝着提高拥有率,降低使用率的方向发展?

新环境下中国汽车产业的责任与未来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市场已由高速发展期进入平稳增长的调整转型期。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汽车产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能源、环境、交通等外部因素越来越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推动汽车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汽车产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小节将围绕社会发展环境、汽车行业发展形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 张小虞: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汽车不做负能量
  2. 郑新立:中国汽车制造业当前仅集中在生产环节
  3. 祁玉民自我剖析:华晨与宝马一家人为何差距大

政策导向与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我国汽车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显著进步。但是,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发展中的不足,如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缓慢、低水平重复建设等。2011年以来,汽车工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适度平稳的增速有利于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汽车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因此,平稳发展既是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万钢:特斯拉在电动车方面的成功值得思考
  2. 张国宝:北京雾霾超30%原因归咎于汽车尾气
  3. 何树山:天津十年内建成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4. 赵航:中国距离汽车强国有很大差距

责任驱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汽车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形象,无论是中外合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中国汽车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要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为社会公益事业倡导正能量,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 吴绍明:微增长时期应更重视品牌经营
  2. 张宝林:中国品牌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
  3. 韩永贵:2020北汽集团产销目标5百万辆
  4. 宋云昌:汽车对环境的影响需从用车全寿命周期考虑
  5. 大西弘致:丰田以混动为基础 开展摆脱石油技术研发
  6. John Lawler:2050汽车保有量40亿 智能平台治堵
  7. 川口祐治:2020年本田产品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

低碳经济下新能源汽车之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我国的能源供给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低碳经济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汽车业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将担负更多的责任。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需要在商业化模式、关键零部件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薄弱环节上努力取得突破。本小节将从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产业化等角度探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

  1. 陈家昌: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有包容的心态
  2. 浅井亨:2020年日本新能源车占销售新车80%
  3. David Paja:来自汽车的PM2.5污染 90%源自柴油车
  4. Brian Wynne:消费者使用便捷是电动车发展根本原因
  5. Dr. Myoungho Sunwoo:韩国通过补贴激励人们买电动车

构筑安全和谐的汽车社会

汽车安全是汽车发展的主题之一。从局部来看,汽车安全的关键在于汽车产品的品质保障、主被动安全技术的强力保证等,但是从整体来看,人-车-路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才是应对汽车安全课题的长效机制。本小节将从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法规、安全行为、安全消费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促进汽车安全技术进步,构筑和谐汽车社会。

  1. 赵新勇:中国25%的安全事故与车有关
  2. 俞卫江: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将出台
  3. Don Hillebrand:自动驾驶不是遥不可及
  4. 赵晓平:道路交通高速发展带来的不适致事故高发
  5. 陈玉忠:中国销量和召回率比约9% 美国为118%
  6. 傅连学:减配降价违背国家整体政策导向
  7. 孙振东:电动汽车后碰撞标准十二五期间出台
  8. Chris Borroni-Bird:智能手机是提升道路安全的好平台

城市限购与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

随着大中型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限购已成为部分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首选方案,但治堵效果并不理想。城市交通拥堵是汽车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并已积累了丰富的治堵经验。长远来看,中国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通过城市规划与建设、公交优先战略、车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1. 董扬:汽车限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
  2. 郭继孚:否认汽车是拥堵和环境污染重要来源没道理
  3. 郭小碚:发展轨道交通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4. 李春利:东京轨道交通承担客运量86% 北京12%
  5. Jay Baron:美国通过智能交通和车联网来解决拥堵

空气污染与行业机遇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创会主席Michael P. Walsh

汽车已经成为空气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主要排放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PM)等。2013年初连续的大范围雾霾天气,使得全社会更加深切感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而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减排压力。

  1. 丁焰:城市污染里机动车排名前两位没有质疑
  2. 冯波:油品滞后影响汽车排放技术提升效果
  3. 李昆生:北京各地pm2.5超标 污染源机动车占1/3
  4. Michael P. Walsh:中国油品制约汽车节能技术效果
  5. 王云石:给节能新技术一个平等发展的机会
  6. 王务林:年产2千万辆却无自主产权 令人失望
  7. 彭立新:中国环保部门职能受限
  8. 宋广生:或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引进来”与“走出去”均衡发展

作为汽车产业提升国际化水平的两个途径,“引进来”是利用外资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走出去”则是适应汽车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全球汽车产业加快阶梯转移的重大机遇期,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需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海外并购以及海外投资建厂,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1. 支陆逊:国际化速度低于汽车产业发展速度
  2. 武聪光:企业海外并购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3. 金军:2019年全球市场产能过剩问题将凸现
  4. 伍刚:进口汽车市场下沉 三四线城市潜力大
  5. 石建辉:海外收购不能只贪图价格便宜
  6. 赵福全:自主品牌唯一出路是正规化国际化

技术升级与节能减排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油耗法规、排放法规的逐步加严,汽车企业迎来了更加激烈的技术竞争,同时也带来了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的动力。目前各企业积极促进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提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装备水平等。

  1. 袁智军:新能源车包括混动力是节能主方向
  2. 韦睿:宝马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
  3. 徐辉:传统系统中细节改变 实现节能减排
  4. 鲛岛喜荣智:开发汽车零部件商品降低油耗
  5. Keller:通过大数据研究 实现信息共享
  6. Haoran Hu:造车应考虑多元化交通

整-零协同共筑汽车强国梦

目前我国零部件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其中具有外资背景的零部件企业占据了中高端市场,而内资零部件企业主要占领低端市场。由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薄弱,难以支撑整车技术升级与创新,因此,构建新型的整-零发展模式,促进整-零协同发展,建立融合研发、制造、销售和资本为一体的合作平台,实现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为实现汽车强国梦提供坚实的保障。

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新型经济。绿色制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翻新、改制和再生循环等方式,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强竞争力的目的。本小节将探讨汽车全产业链中包括设计、生产、使用、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如何实现绿色制造。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