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东莞市647万元打造市区自行车路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 08: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东莞市区交通综合规划(2008年~2020年)”昨日征询相关部门意见

  不远的将来,在东莞市区骑自行车出行也将很畅顺,东莞市区将通过道路改造、增建等方式,建设完善的交通路网;同时还将增建步行道路及过街天桥、隧道等,构建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

  昨日,东莞市规划局就“东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08年~2020年)”约请有关部门进行座谈征询意见,规划就东莞市区目前路网不完善、高峰时段拥挤、公交系统服务水平低下、慢行交通系统欠缺等问题提出了近、远期的解决方案。

  慢行交通系统

  近六成居民“慢行”出行

  40余道路构建自行车路网

  根据规划,近期主要满足相邻慢行区间自行车出行的主要流向需要,基本形成“环加放射”的自行车廊道格局,涉及莞太路、运河路、学院路等41条道路的改造,其中建议优先建设的20条,备选建设21条,总投资647万元。

  “骑自行车上班10多分钟也到了,但东莞大道车太快又没有自行车道,实在太危险。”家住东城东泰花园的邓先生在胜和广场一带上班,每天开车上班加上停车需要用20多分钟,他其实希望能骑自行车上班,“既锻炼又环保”,但东莞的自行车道、人行过街设施等的缺乏,“看到行人、自行车横穿马路、抢用机动车道实在太危险了。”

  据规划设计方介绍,根据调查,在东莞居民2008年的出行方式结构中,有41.5%的居民采用步行的方式,而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为17.1%,即有近六成的市区居民选择了非机动车的“慢行”出行方式。

  20余道路构建自行车路网

  “在国外自行车道非常畅顺,甚至是无信号灯障碍的。”东莞市副市长邓志广会上表示,希望东莞的自行车交通路网建设能够参考荷兰、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建设完善的自行车路网,同时要推进自行车租赁业的发展,以培育居民“自行车+公交”的出行习惯。

  根据规划,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多沿目前路网进行增建或者改建,在机动车道上设置物理隔离或者是软隔离的方式,“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人行道最优是进行物理分隔。”东莞规划局总规划师陈志军介绍说。

  专家意见  

  还应考虑配套设施  

  在自行车道体系的建设方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建议,自行车道的建设也并不仅仅是把路修好就完工了,“我到地方了,自行车停哪里呢?”李立勋认为,城市慢性交通的建设不仅仅只是修路的问题,还有众多的配套设施应该同期跟上。

  “停车、租车、修车等等,这些都要有相关的规划,一旦自行车道建立起来,这些如果没弄好就会又出现新的问题。”李立勋说。

  公共交通系统

  BRT项目抓紧规划

  新建扩建公交场31个

  问题:公交线路长、候车时间长

  “从长远看BRT的建设是必要的,但具体建设时间仍有待时机成熟。”随着轨道交通R2线项目的展开,早前规划建设的BRT项目暂已被搁置。昨日,东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陈志军表示,暂停的项目只是因为BRT莞太路路段与轻轨相重合,因此以轻轨取代了该路段的BRT,但BRT仍然是东莞交通规划的重要部分。此次规划推荐市区容量公交系统近期实施BRT项目1号线和2号线的首期工程,总长为22.8千米,总投资约2.3亿元。

  在加强公交线路接驳方面,则规划新建或扩建公交场站31个,包括新增公交首末站28个、综合场6个和修理厂3个,以满足近期公交发展的需求。

  轨道交通系统

  除了“R”系列轻轨

  还有“L”系列轻轨

  到2020年,东莞除了大家已经熟悉的“R”系列轻轨之外,还有可能新增3条“L”系列的轻轨。规划建议对《东莞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补充,增加“一横两纵”3条轨道网支线,届时,市区去往松山湖、东莞生态园将可以通过轨道交通直达。

  其中L1线将从汽车北站开往新城中心站,这将与目前已经规划的R1线连接,此外如果想要出市区还可以在新城中心站换乘莞惠城际轨道。而此条线路远景规划将直达松山湖。

  L2线则由市区通往生态园,途经寮步、茶山等镇,途中与R1线以及规划L3线连接。而L3线则规划从松山湖通向生态园,此条线路将与莞惠城际轨道、R3线以及前文提到的L1线连接。

  道路交通系统

  延伸骨架道路

  接通外围路网

  问题:主干道高峰期车流过饱和

  根据规划,东莞将对现有路网进行进一步梳理,建立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改善局部区域和节点。

  一方面,东莞市区道路系统规划将与东莞和广州的高等级路网规划进行衔接,规划还将延伸路网骨架道路,如莞龙路、莞樟路、莞太路、东江大道等,实现与外围路网的快捷连接。

  另一方面,规划还将计划新增或改建停车场布点27处,总泊车位数为1.1万余个,并且进一步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以进一步减少在路边临时停车的现象,从而减少因此带来的交通堵塞。

(编辑:李芳芳)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